因此楚涵选择投身农业,做私人粮企,这样的想法固然是为了能给把凤城发展起来,进而把这样一个举措推行到整个皖南,但是前方的困难许多,这个行业本身难度就很大,所以如果想要把这个行业做好的话,还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这个行业潜在的风险和困难,楚涵也是知道的,毕竟在投资圈里混了这么些年,哪怕对私人粮企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楚涵对于基本的投资意识、观念以及潜在风险的评估与分析都还是很在行的。
而且楚涵也不是那种一遇到困难就会害怕、就会退缩不前的人,他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和敢于直面任何风险的勇气,如果他连这点能力都没有的话,恐怕他的事业也不会做得像今天这么大。
当他把思绪又拉回到在凤城发展农业这件事情的时候,楚涵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虽然他已经预知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是既然发展农业这件事情他已经确定了,那就要坚定地做下去,因为这件事情不单单是为了他自己的商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给自己的老家做一点属于自己的贡献。
之前楚涵在城西镇投资了工厂,提供了很多的岗位,可以说帮助许多老家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进而带动了皖南经济的发展,而如今皖南需要转换发展策略,仅仅依靠皖南官方和本地企业是不够的的,他必须得伸出自己的援手。
他是皖南土生土长的孩子,家乡养育了他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离不开家乡风土人情的滋养,而且皖南承载了他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所以说不管怎么样,楚涵认为自己都是要感谢一下家乡皖南的。
以前楚涵没有能力的时候,就在幻想等他以后有钱了,就要回来好好地建设家乡,可是那个时候,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他也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回来建设家乡。
如今一晃好多年,楚涵再次回到了家乡,现在他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报答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至于他想的私人粮企不赚钱这种事情,的确可以想,但是没有必要一直想,因为不管赚不赚钱,既然他已经有了要为家乡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那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而且他和夏初已经做了非常细致的考察,家乡皖南如果要是发展农业的话,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如果他不帮助家乡把这么巨大的优势利用起来的话,那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所以楚涵觉得自己想那么多倒也没有必要,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家乡把发展农业这件事情搞好,进而推动整个皖南经济的发展,如果这件事情搞好了,那么他的粮食企业自然而言也就能够拥有相当可观的收益,而且这样的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所以,楚涵决定他要少想,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