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赢郑败,我的家族必定灭亡;如果郑国胜唐,那么我的丈夫必死无疑。人生如此,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然后她用自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最终态度:两不相负。
既不辜负自己的家族,也不辜负自己的丈夫。
王氏死了,杨庆终究还是归降了。
然而王氏的壮烈的行为,也让众人看清了杨庆的面目,这个为了荣华富贵可以随时改换自己姓氏的男人(杨庆在投降李密、王世充期间曾两度改用其母的姓氏,自称郭庆),气节却不如一个弱女子。
羞愧吧,杨庆。从来,公道自在人心。
这段时间里,唐军将领中最为忙碌的人估计要数李世勣了。因为李世民将具体接洽王世充各地将领归降的工作托付给了他。客观的说,这项工作那是相当考验一
个人的办事能力的,不过说起来李世民的眼光也确实堪称很毒,因为他把这事交给李世勣,那真是找对人了。
李世勣不愧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还是战略加战术级的)兼政治家,在他的协调指挥下,唐军的受降接管工作不仅被打理地井井有条,而那些郑国尝试破坏受降程序的企图也被李世勣一一粉碎。
当然,如果只是安安稳稳办好领导安排的分内工作,那么李世勣也就不是李世勣了。事实证明李世勣之所以能隋末唐初最强“世”字一辈天才中的一员,关键在于李世勣同志能够凭借手头上仅有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办事效果。套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时时刻刻都能创造最优性价比的人。而李世勣创造传奇业绩的基点是一个人,他叫做王玄应。
李世勣第一次与王玄应密切接触,是在管州的城外。当时李世勣刚刚安抚后失去老婆的杨庆兄,然后王玄应同志就过来了,打过来了。因为这位王玄应不是李世勣的朋友,而是李世勣的敌人,具体说来,王玄应的准确身份应该是王世充的儿子,郑国的太子殿下。
不过经过最初的交手,李世勣就发现王玄应给人的印象有点不那么像王
世充的儿子,至少在智商方面是这样的,这孩子的反应实在有够迟钝。但是李世勣同时也意识到了,或许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于是李世勣开始大胆地施展他的计划。
李世勣的计划是由一封信开始的。这封信的收信人叫魏陆,时任荣州刺史,不过他却是王世充的人。
虽然我翻阅了大堆史料都没能见到这封信的具体内容,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是一封很有力度的劝降信,而且还很有可能抓住了魏陆先生某些要命的把柄,所以读完信后,魏陆就秘密请降了。然后,没过两天王玄应手下的大将军张志来到了荣州,表示自己奉太子之命要来此地征兵,以便补充兵力,再次进攻管州。
很好,至此一切都在李世勣的掌握中。
魏陆假装答应了张志的征兵要求并把张志等四位特使好好招待了起来。几天之后,他突然发兵将张志等人悉数逮捕,同时也提出了不杀的条件:写一封信。
饶命就好,写信何妨?
按照魏陆的内容要求,张志很快伪造了一封王玄应的信,然后把它送到了郑军将领张慈宝的手中。而张慈宝同志显然是个只认信使不太认字迹的家伙,看完“王玄应”的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