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承千年的法子,才是花最少的钱保障更多人活命的最好办法。
毕竟仅提供灾民口粮,国库虽是吃紧,也不至于被此拖累。
“咱知道你本心是好,可此法确不可行!”
“爹!”
就在老朱抬腿走到门口之时,朱标忙看向老朱出声说道:“儿子成立朝廷商会为的就是这个!”
“而且如今朝廷再不似先前那般穷困,粮食高产加上海贸,仅是今年我朝收入便有数千万之多。”
“单是凭借海贸向他国售卖粮食,加上关税,我朝就能得利六千万。”
“哪怕今后每年不似如此巨利,可仅海贸一项却也能让国库每年得利超千万。”
“爹,朝廷有银子,也应该用到百姓身上!”
看着朱标眸光郑重,此刻直勾勾盯着自己。
老朱沉吟数秒后便也颔首道:“标儿,如今你已登基,若当真下定决心自然不需问咱。”
“只不过.....”
“罢了罢了!”老朱猛地话锋一转,旋即正色说道:“如今咱也在朝中,倘若实不可行,咱出面替你收场便是!”
老朱本想说这所谓的农业保险乃是两面不讨好的苦差事。
且不说朱标有此旨意,朝中必有腐儒似他方才那般,以为此法乃是与民夺利。
而且就凭老朱对李俨那铁公鸡的了解,他也必要言说救济太多,朝廷难以支撑。
更不用说此法却是要让百姓提前交出银子,仅推行此事甚至都可能激起民怨。
说起来!
朱标这个法子的确是有诸多阻碍,可一想到朱标最终是要解决灾年百姓流离失所的千古问题,老朱便也沉声不再多言。
自家儿子是为了恩济百姓,他朱元璋明白这点也就足够了。
如今他朱元璋还活着,也还有些许余威。
一些个阻碍,他也还能替朱标出面解决。
“天德他们在武英殿等了许久,妹子、丫头,你们也一并去。”
随意说了一句后。
老朱同朱标几人大步便朝武英殿走去。
而对老朱能如此快速答应下来,朱标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意外的。
毕竟为了此事,朱标先前准备了许多说辞。
例如朝廷出资修建沟渠,保证水利灌溉,尽可能减少灾年出现的可能性。
再好比三司中的天工局已经制造出能稍稍减少百姓耕种生产任务的工具,可以让百姓更加省心用于生产。
甚至朱标都想好劝说百姓购买农业保险的说辞。
可这些朱标都未说出口,老朱当即便颔首同意了下来。
这在朱标看来到底还是有些意外的。
另一边,武英殿内。
看着宫人已将酒水、菜肴摆上餐桌,徐达等人却规规矩矩坐在位置上,压根没人动筷提杯。
“徐帅,这次陛下......”
冯胜刚要出声,一旁的李文忠却瞪了他一眼,忙使了个眼色。
见状。
徐达索性直接挑明道:“没什么说不得的。”
“说句僭越的话,大家伙都是多年征战,一根肠子通到底的弟兄。”
“上位家里的事,咱们这帮老兄弟也都知道,自然也就没什么说不得的。”
“只不过.....”徐达轻叹口气,看了眼殿外的方向隐有些担忧道:“只不过这次上位像是动了真怒。”
“而且这股气也是憋了许久,今日见到陛下自然是要发出来的。”
闻言至此。
在场几人脸上不由露出几分悲悯神色。
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是些武人,对政务不太敏感。
总之朱标定下的那些个策略,那些惹得老朱震怒的国策。
在他们看来确实没什么不妥。
饶是他们这伙子人对文臣也不太满意,可稍稍增加些俸禄却也没什么不妥。
“不过!”
就在众人为朱标担忧之时,徐达清了清嗓子再次出声道:“待会若是陛下一并来了,无论陛下脸上是否有伤,哥几个都千万别问,也莫要提及让上位震怒的那些个国策。”
“自然自然.....”
就在众人应声之时,老朱、朱标几人缓步走了进来。
一看到老朱,徐达几人连忙起身。
“臣等见过上位,参见陛下.....”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人,没那么礼数。”
不等众人下拜,老朱随意说了一句大步走到主位前落座。
而等徐达几人起身抬眸。
当看到朱标似没事人一般,神情朗然面带微笑看着他们。
此刻几人不由觉得有些疑惑。
“陛下,您.....”
“嗯?”
见徐达上下打量着自己,似是要瞧出些什么似的。
朱标很是茫然的问道:“徐叔这是怎么了?”
“没....没什么.....”
徐达咽了下口水,忙继续道:“臣等武人尺寸之功,不敢劳烦陛下作陪。”
“若陛下身体有恙,还请回宫歇息。”
“有恙?”
“朕无恙啊。”
原本是担心朱标强撑,挨了老朱一顿胖揍后,故意强撑着要装成没事儿的样子。
可听到朱标平静的声音,徐达这才确认朱标的确没有勉强的意思。
“他若走了,难不成让咱跟你们这群老东西废话?”
没好气斥了一句后,老朱示意众人落座,继续说道:“今日没有尊卑,只是家宴。”
“咱弟兄几个也是好久没有一同用膳了。”
同自家妹子、朱标、常氏一同举杯,饮了一口后。
老朱轻咳一声,转而继续说道:“虽是家宴,可你们这伙人却也是咱大明军中的顶梁柱。”
“那便趁着家宴的机会,让标儿把话说清楚。”
见老朱已然给自己铺垫好了,朱标缓缓起身看向徐达几人温声说道:“各位叔伯前辈都是看着朕长大的。”
“诸位不仅是我朝军中的顶梁柱,更是侄儿敬重的长辈。”
“倘若关起门来,诸位长辈无论功劳苦劳,都早已应当封王。”
“只是一旦封王,将来诸位再立新功却也不好封赏,所以此次便也只能先委屈诸位长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