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 岳飞生擒王英,鸠摩智执念深重(2/2)

七夕夜,在一方月色与喧嚣中,岳家军继续稳步成长,而岳飞心中那支“北伐之箭”,已在悄然拉弓。

宣和元年七月十二日,灵山,雷音寺。

此日香烟缭绕,金光万丈,灵山诸佛齐聚一堂。宝座之上,释迦牟尼佛祖面色肃穆,缓缓启口:

“我佛门有一僧,执念深重,迷于贪嗔痴三毒。若不加以阻止,劫火终将烧至三界六道。”

殿上佛音尽歇,众菩萨皆知佛祖所指之人——鸠摩智,昔日吐蕃国师、佛门弟子,如今为武功所惑,屡破戒律,行事偏激,已非昔日正道之人。

宝莲座上,观音菩萨双手合十,叹道:“唉……可悲可叹,我佛门广济众生,却偏生出此等孽障。难怪地藏王菩萨曾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人已自坠阿鼻之途。”

一旁的文殊菩萨轻摇拂尘:“若是他执迷不悟,恐祸害不止武林,连佛门正脉也会动摇。”

普贤菩萨闭目念咒,亦神情凝重:“昔日鸠摩智受法于灵山外传,如今却以佛门技艺行邪念,实为罪孽深重。”

连一向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此刻也面沉如水:“本应来世接引众生,今反生异变。”

坐于侧殿的药师佛与阿弥陀佛皆长叹一声,不再言语。燃灯古佛亦轻拂佛灯,口念真言,摇头不止。

正殿中,地藏王菩萨出列,拱手肃声:“佛祖,弟子愿下界阻之。若可唤回此人,我佛门尚存一线希望。”

释迦牟尼闭目片刻,沉吟后缓缓开口:

“鸠摩智在中原之外,常居吐蕃之地,气脉偏僻,执念深重。若非他心底尚存佛性,我也不愿动杀劫。”

他目光落在莲花座上的观音,语气坚定:

“观音,你是我佛门慈悲之象,也是中原百姓心念所归。若你亲自前往,或有一线回转之机。”

观音菩萨肃然应道:“弟子领命。”

殿中钟响三声,佛光闪烁,观音化作一道清莲佛光,直坠人间。

三日后,七月十五日,吐蕃,雪岭密寺。

风雪狂乱,雪山之巅,一座孤寺静卧。

鸠摩智盘坐于冰岩之中,身披火红僧袍,双目血红。他的四周散落着无数残卷——皆为他搜刮而来的武林秘籍,但唯独《易筋经》依旧不可得。

“佛门虚伪!”他低声咆哮,怒火中烧,“法海、智真、那群虚头巴脑的和尚……个个都拦我,只因他们知道,一旦我得了易筋经,便可登临武道巅峰!”

“那一掌……我终会还回去!”

忽地,雪中花开,清风带香,一道莹白圣光自虚空降临。

只见一女子踏莲而来,白衣如雪,手执净瓶,眉目柔和慈悲。

“鸠摩智。”她轻声唤道。

“你是……观音?”

鸠摩智神色一震,旋即冷笑:“连你都来了……佛门果然将我视为大敌。”

“我非来敌你。”观音缓缓而语,“我是来劝你回头。”

“回头?”鸠摩智怒极反笑,“你们怕我登峰造极,才一个个来劝我‘回头’。说到底,只是不愿我夺得《易筋经》,超越你们罢了!”

观音微叹:“你已误入魔障,心迷于妄执,非我佛门之道。世间最难断者,非外敌,而是心魔。”

“你说得倒轻巧。”鸠摩智猛然起身,怒指观音,“你我皆为佛门,你凭什么来教我?”

他身上魔气翻腾,火焰刀隐现。

观音摇头,悄然退去,不战、不怨,只道一句:“若你执意不悟,因果自来。”

随即转身化光而去,徒留鸠摩智仰天咆哮,怒火滔天!

同一时刻,灵山,雷音寺。

观音归来,面色沉静,却不发一言,只将手中净瓶轻轻放回莲台。

众菩萨皆心中已明。

释迦牟尼闭目一瞬,再睁开时,金光敛去,眼中尽是慈悲与叹息。

“此子,缘尽于佛门。”

殿中忽有一女子出列,身披袈裟,金冠高束,正是穿越自异界、得佛祖亲传的玄奘三藏(xuanzang Sanzang)。

她肃然行礼:“佛祖,弟子愿下界再劝一劝鸠摩智。”

释迦牟尼摆手轻语:

“不必了。你有你的劫,他有他的业。连观音都唤不回的心,世间再无人可劝。”

“此劫,终究要来。”

殿内佛光不再明亮,众佛俱寂。

而那一刻,远在吐蕃雪岭的鸠摩智,睁开了眼睛,杀意更盛,火焰更炽。

“若佛不容我,便让我逆佛成魔!”

劫数将至,佛魔难分。

鸠摩智的堕落,已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佛门与天下将面临的又一场风暴。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