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一夜未眠,一直枯坐到黎明时分方才缓缓站起身来。他环顾四周,只见身边聚拢着一群战败后的残兵败将,个个神情萎靡,拖着沉重的步伐迤逦前行。此时,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粮草补给,而且经过连日奔波征战,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甚至连饥饿之色都清晰地显露在脸上。
就在众人饿得头晕眼花之际,猛然间,前方出现一个村落,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几处房舍簇拥在一起,显然住着不少人家。太师见状,心中暗自思忖:“如此饥肠辘辘,实在难以继续前行,不如先派人前去向村民借一顿饭食,让大家填饱肚子再作打算。”于是,他转头命令辛环上前,去那村庄里借顿饭给大家充饥。
接到命令的辛环不敢怠慢,连忙带着一众士卒快步走向那个村庄。不多时,便来到庄前。辛环定了定神,高声问道:“里面可有人吗?”话音刚落,只听得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不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叟从门内走了出来。这老叟一眼瞧见门外站着的竟是一群残败的军卒,不由得心头一惊,但还是强自镇定下来,拱手问道:“诸位壮士光临我这小小村庄,不知有何贵干啊?”
辛环赶忙上前一步,抱拳施礼说道:“老人家莫要惊慌,我们并非他人,而是跟随成汤闻太师老爷的部下。只因老爷奉命征伐周国,与姜尚交战失利,如今才落魄至此。路过贵宝地,想恳请您借给我们一顿饭食,让大伙填填肚子。待日后我们有所补偿,定然不会亏待于您。”
那老叟听完这番话,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随即说道:“原来如此,请各位稍候片刻,容老朽进去禀报一声。”说罢,他转身匆匆返回屋内。过了一会儿,只见那老叟一路小跑着出来,对着众人喊道:“快快有请太师老爷!”
得到消息的众军士急忙回身去向太师禀报:“启禀太师,前面有位老人专门邀请老爷前往呢。”太师听闻此言,略加思索之后,便迈开步子,缓缓朝着庄前走去。待到走近,那老人早已恭恭敬敬地守候在门口,一见太师到来,立刻双膝跪地,口中高呼:“太师大人驾到,小老儿有失远迎,还望太师大人恕罪啊!”太师见状,赶忙伸手扶起老人,并微笑着说道:“老人家快快请起,不必多礼。”随后,老人侧身弯腰,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恭恭敬敬地引领着太师走进屋内。
进入屋内,太师在正厅中央的椅子上稳稳落座。老人则忙着指挥家人赶紧收拾饭菜。不多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就被端了上来。闻太师也不客气,道谢之后便开始享用起来。用过餐后,太师又吩咐老人将剩余的饭菜拿去分给众士卒食用。众人饱餐一顿之后,终于恢复了些许精神和体力。接着,老人又热情地安排众人在庄内歇息住宿一晚。就这样,这群疲惫不堪的将士们总算是暂时找到了一处安身之所,得以好好休整一番。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太师向那位热情好客的老叟辞别。他礼貌地问道:“老人家,不知您贵姓?昨日多有搅扰,待日后定当登门道谢。”老人微笑着回答道:“小民姓李,单名一个吉字。”闻太师微微点头,示意身旁的侍从将此事记下,以便日后答谢。随后,他们便离开了此地,一同前行的还有一些随行的士卒。一行人沿着通往青龙关的大路徐徐前进,但走着走着,竟不知不觉间迷失了方向。
太师见状,连忙下令让众军士停下脚步,驻足观望四周,试图分辨出东南西北的方位。正在此时,忽然从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清脆的伐木声。闻太师心中一动,急忙命令身边的士卒前去查看。士卒们得令后迅速奔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不多时便见到一名樵夫正手持斧头砍伐树木。
士卒们快步上前,询问道:“樵子,烦请借问一声,我们是奉命西征之人,现今想要前往青龙关,请问哪条道路更近一些呢?”那樵夫听到问话,立刻放下手中的斧头,走上前来,恭敬地躬身行礼,并开口说道:“诸位有所不知,此处往西南方向前行不过十五里路程,路过一处名为白鹤墩的地方,再往前走便是去往青龙关的大路了。”士卒们闻言大喜,纷纷向樵夫道谢。而后,他们转身回到闻太师处,将所问到的路径详细禀报给他。
闻太师听完士卒们的汇报,当即率领众人朝着西方行进。一路上,队伍蜿蜒曲折,缓缓前行。然而,他们却未曾料到,这位看似普通的樵子实际上竟是杨戬变化而成。正是他故意指引闻太师等人走向绝龙岭这条险途。
再说闻太师一行人行进了大约二十里之后,渐渐地接近了绝龙岭。只见眼前这座山岭巍峨高耸,山峰峻峭林立,山间溪流幽深湍急,悬崖峭壁陡峭如削,石桥高悬于半空之中,地势险要异常,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道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