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瀚海白氏联合发布了《量子能源公民手册》。手册第一页写着:“想成为守灯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点亮自己那盏灯。” 在中海研发中心的地下室,当年中关村车库里的旧桌椅又被摆了出来,桌面上用铅笔写着两行字,一行是江寒写的 “能源应该像空气一样”,另一行是白逸飞后来加上去的 “而我们都是会呼吸的管道”。
《量子能源公民手册》的热潮尚未退去,白氏集团突然宣布独立主导 “北极光” 新能源项目,核心是将月球量子共振技术民用化,在斯瓦尔巴群岛建设全球首个地月能量中继站。消息一出,国际科技巨头的喉舌媒体立刻造势:“白氏企图垄断太空能源链”,而瀚海资本作为合作方却被塑造成 “技术附庸”。江寒在中海总部的落地窗前望着黄浦江面的量子灯塔,指尖摩挲着那份被曲解的合作协议 —— 他清楚,这是对手分化瓦解的第一步。
白逸飞在奥斯陆的项目启动会上感受到了刺骨寒意。挪威政府突然要求项目股权结构中本土资本必须占比 65%,而原本谈妥的合作伙伴纷纷撤资。他看着会场外举着 “反对太空殖民” 标语的人群,手机里弹出江寒的消息:“他们在用‘国家安全’做幌子,真正目标是切断我们的地月技术闭环。” 此时的瀚海资本更糟,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任何使用美制技术的企业与之合作,理由是 “量子能源威胁全球数据安全”。
“我们被分割成了两半 —— 白氏在前台扛着技术垄断的骂名,瀚海在幕后承受制裁。” 白逸飞深夜飞回中海,在车库旧址见到江寒。两人面前的桌子上,摆着当年的旧电池和月球带回的电路板。江寒突然笑了:“记得陈叔说过的‘忒修斯之船’吗?或许我们该主动拆解这艘船。”
三天后,白氏集团宣布 “北极光” 项目转为全球开源计划,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提交设计方案参与地月中继站建设。与此同时,瀚海资本在深圳召开 “量子蒲公英” 发布会,推出完全自主研发的 “星火” 量子芯片,核心技术源自南极实验室的海水催化剂成果,不含任何美制技术节点。当江寒在发布会上展示芯片的显微照片时,观众席传来惊呼 —— 芯片电路的排列方式,竟与月球飞船的量子矩阵如出一辙。
国际科技巨头的打压变本加厉。他们操纵黑客攻击全球量子节点,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短暂停电。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白氏瀚海联合应急小组启动了 “民间守护者” 计划 —— 根据《量子能源公民手册》教程搭建微型量子站的用户们,自发组成了分布式能源网络。在菲律宾宿务岛,一个用废旧手机电池搭建的家庭量子站,竟在主网瘫痪时维持了整个社区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