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因为佛家、道家的各种典籍、教义,其实就是蕴养、发掘精神力量的工具!
佛法越高深,道行越精深,精神力量越强,越容易突破宗师,大宗师。
元气有限,但精神无垠,精神力量的提高,在一定境界前是不受元气限制的。
佛家信佛,道家崇道。
在武者眼中,什么是佛?什么是道?
《祖堂集。马祖传》道一每谓众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道一禅师塔鸣并序》道一常说:“佛不远人,即心而证。”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求佛其实是求己心。信佛就是信自己。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人即是道也。
修道即是修己。欲寻道先明己身。
因此无论是佛家还是道门的武者,都注重明悟己心。
至于这种解读方式,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经义的本来意义?个人有个人的见解,真正的含义早已无从考证。
教派思想遇到武道之路,必定会掺杂武道特色。
而精神场域这个东西,因为是个人修行成果和精神意志的体现,所以各有不同。
像逍遥子,他名字即是他的道。
逍遥二字取自庄子的逍遥游,他走的也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路子。
继承老庄学说,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而无所不为。
他的场域充斥着流动,循环,坚韧,包容一切的意味。包容,也是侵袭,同化。这也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体现。
而他交给三个徒弟的武功,都是自身道路的延伸。
巫行云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象征水三态循环,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李秋水的小无相功,取云无常风无相,水也无相之意;无崖子的北冥神功,取水承载万物之意。
几个弟子,每个人都学了逍遥子的道,但又不是都逍遥子。
如天山童姥就在练功的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以水蕴木,取其生生不息、滋养万物之意。
黄裳则是研习各家典籍,儒释道三教皆通,吸收了众多大家思想;又在多年接触中,饱受柳易时不时讲出来的各种惊世言论的冲击;加之主政一方、带兵打仗多年,世事历练。
最终去芜存菁,悟得独属于他的全真之意,即全真全我之道。
黄裳的场域,没有那么博大,那么宽泛,反而只有一个核心,就是他自己。他的身体,他的精神,他的意志,即是他的道。
如果说逍遥子的场域如同海水侵袭沙滩,一寸寸蚕食沙土;黄裳的场域则是一块顽石,不管风吹雨打,海浪冲刷,我自岿然不动。
二人的争斗,看似平和,实则危机四伏。
精神层面的争斗,稍有不慎,就是重伤昏迷,严重的直接境界倒退,甚至身死道消。
柳易在一旁观战,保障,也在学习观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智慧,永远都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