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章 立华国(2/2)

十月至十一月末,华家庄华云,先后造访大名府叶家庄等十余个北地豪族。

崇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华家庄、叶家庄、林家寨等十三家北地大族,一同打出反宋的旗号,加入了这场浩大的反抗浪潮。

崇宁三年初,以陕西华山、山西岚州、辽国南京城为核心的萧峰集团,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迅速占据了晋蒙陕京津冀的大片土地,与西夏接壤,横断辽宋。

而在遥远的南方,黄裳正于福建秘密谋划。

以其二十年的耕耘,轻而易举的拉起来了一股起义军。

福建起义、无锡起义接连爆发。一时间,东南之地也陷入了战火之中。

赵佶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在朝堂上痛骂黄裳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黄裳却不为所动,他以真元境的强大实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强行镇压了东南各地,平定乱象。

他深知江南之地是宋国除了中原外最重要的精华区,一旦失去控制,宋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同样,要是把这里打坏了,就算萧峰平定了乱世,也需要很久才能恢复此地的繁荣。

他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凭借着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及高超的智慧、政治手腕,稳住了这片关键区域。

黄裳在平定东南后,并未出兵征讨他人。

只是对外宣布:“我黄裳起事,是因乱世已至,为保境安民,不得已而为之,但绝无称王争霸之心,如有半句谎话,愿受雷劈火烧之刑。”

此话一出,也表明了黄裳的立场,我不争皇帝,但你也别来打我。

而让赵佶难以压抑怒火的,是朝堂之上没有武将愿意带兵征讨黄裳。

被他寄予厚望的讲武堂,其指挥使周侗,在接到黄裳的消息后,便带着亲密下属和弟子门人,悄然消失不见。

讲武堂各部被黄裳留下的暗子,带走了大部分精锐力量,前去投奔黄裳,只留下一群无能之辈。

黄裳不扩张,宋国也无人去招惹他,这使得东南之地,在这乱世之中,安稳的让人诧异。

崇宁三年六月,在宋国边军与萧峰所属在中原大地上相持之际,谁也未曾想到,萧峰麾下的一支精锐大军,在华阳的带领下,自渤海湾出发,于江浙地带登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一手北马南调,打乱了宋国朝廷与各地野心家的部署。

自无锡向南,华阳攻城拔寨,两个月不到,就打通了到燕云十六州的通道。

宋国的北边防线破了个口子,便再难堵住。

崇宁三年十月,感到局势不妙的赵佶,带领文武百官,南迁向湖广重镇襄阳。

官家南撤的消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边军之中,出现了成建制的起义、投降,萧峰来者不拒。

在仔细甄别过后,良者尽皆纳入自家麾下,劣者打发回家,恶者公开审判,就地正法。

靠着这简单却又有效的方式,萧峰的部队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增加,而扩张的脚步也随之加快。今天夺一城,明日取一县,有了鲸吞天下之势。

崇宁四年二月,萧峰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和江浙沪闵,彻底奠定了立国之根基。

崇宁四年三月,萧峰于长安称王,自号秦王。

崇宁四年九月,萧峰逐赵宋王朝至交趾,自此,宋国全境被萧峰占据。

崇宁四年十月,萧峰称帝,定国号为华,年号为和平,长安为国都。立李青萝为皇后,萧凌云为太子。封柳易为国师,黄裳为太师、宰相。

登基之日,萧峰一举突破,踏入真元之境。

而黄裳也成功借助华国运势,破入真元后期,站到了此界修行的顶点。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