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章 棉花阁老,万岁尚书(2/2)

书房内。

朱佑樘正审阅着奏章,不经意间抬眼,瞧见怀恩站在一旁,神色犹豫,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由轻笑一声,温声问道:“怎么,怀恩,可是有话要与朕讲?”

怀恩闻言,“扑通”一声,双膝跪地,神色凝重,朗声道:“万岁爷,老奴今日并非无端进谗言,实是内阁首辅刘吉刘阁老,在朝堂上下,风评实在欠佳。”

朱佑樘放下手中奏章,身子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之上,神色平静,语气听不出喜怒,反问道:“哦?这刘吉,到底有何不好之处?”

怀恩继续说道:“朝堂上传刘阁老性多智数,但性阴刻,善附会,自缘饰,锐于营私,时为言官所攻,然不能自闻其过……”

说到这里,怀恩偷眼瞧了瞧天子的神色,见朱佑樘依旧面色平静,便继续道:“且刘阁老所交好者,多是谄媚阿谀之徒。若有朝臣与他意见相左,便常唆使言官弹劾...故而朝野议论,都说他缺乏容人之量...“

“老奴是担心万岁爷您...“

“担心朕被他蒙蔽?“朱佑樘忽然轻笑一声。

怀恩慌忙叩首:“老奴不敢!万岁爷明察秋毫,自是不会。只是刘阁老此人既刚愎自用,又善于见风使舵,加上朝中风评……“

“朕知道。“朱佑樘突然打断,眼中闪过一丝玩味,“不就是'刘棉花'嘛!“

朱佑樘说着,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在当时朝野有这样一个约定俗成,如果某位官员被弹劾,则该上奏请求辞官回乡,以表自己不恋权势的志向。

而刘吉其人富于权术,善于看风使舵和自我伪装,虽经常被科道官所弹劾,但却一直不失官位。

在被弹劾之后依旧我行我素,遭到多次弹劾之后依旧稳居内阁,屹立不到,甚至继续升迁,倒是弹劾他的人被贬官。

时人因此称他为“刘棉花”,表示他耐受弹劾甚至越弹越升,好像棉花耐弹甚至越弹越发一样。

怀恩瞪大了眼望着大笑的朱佑樘,惊讶道:“万岁爷,您……知道?”

在笑了好一会后,朱佑樘终于止住了,收拾了下心情,面色一正。

“刘吉的为人,朕自然清楚。他平生处事,精密详审,尤善记忆,能历道往事,为文章平实不浮,凡考乡试一、会试二,廷试读卷三,能甄别人才。”

“或朝廷大礼,辄持节而使。数有建白,且遇事能断,当改元之岁,所以有裨于新政者尤多。”

“而他的毛病,怀恩你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朕就不再说了。”

怀恩心头震动,甚至惊骇,他没想到万岁爷对刘吉的了解如此之深。

“所以朕用他是用其才,至于其品行德风,自有朝中御史纠察。其实朕当时更倾向于【东刘先生】刘诩作为内阁首辅,可其年岁实在过高,朕不忍劳之。”

怀恩说道:“先帝曾言【东刘先生】刘诩性疏直,居官清正,不拘小节,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

“是,!朕听闻刘诩先生已于去年逝世了,朕还派人赐了祭联。”朱佑樘叹息道,“当年的【纸糊三阁老】和【泥塑六尚书】,致仕的致仕,离世的离世。”

【纸糊三阁老】是指大明宪宗时期内阁的三位大臣:万安、刘珝、刘吉的谚称。

成化年间,明宪宗昏庸,而三位阁臣不能有所匡正,以至于被人们戏称为纸糊三阁老。

其中以“万岁阁老”万安最负盛名。

万安一生庸庸碌碌,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顺承上意,拍马溜须。

据记载,成化七年(1471),天有异象,朝臣们认为这是因为皇帝久不上朝上天给的警示。于是宪宗皇帝召见朝臣问政,其中就包括了万安。

可万安尸位素餐,对自己管辖范围的政务毫不了解。

而在问及他时,他毫无注意,一句有用的话都说不出来,只知道叩头山呼万岁,于是被大众戏笑称其为“万岁阁老”。

【泥塑六尚书】是说宪宗皇帝朱见深经常不理朝政,至于,故此被称为泥塑六尚书”。

泥塑六尚书分别是吏部尹旻、户部殷谦、礼部周洪谟、兵部张鹏、刑部张蓥以及工部刘昭。

其实朱佑樘知道,这些阁老尚书里有些是有名臣之姿的,可惜生不逢时。

先帝宪宗皇帝宠爱万贵妃,亲近内侍,造成外戚宦官当权,特务机构横行。西厂总督汪直更是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敢于谏言的人动辄被罢免官职,甚至丢了性命。

所以上疏谏言的风险很大,而功劳又少,于是做实事,针砭时弊的官员就越来越少,官员们仅有的精力要么用在党争,要么想法设法明哲保身。

渐渐地,朝中重臣变得无人敢做实事了,这与他们的个人品行固然有关,但不作为的风气也与当时官员的晋升有关。

当时晋升官员看重资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得到了进士出身的人大多到翰林院起草诏书,熬资历,以求跻身内阁。

而翰林院并无实权,也没有什么功绩可立,所以只要无过,时间长了自然能升官。

这种风气便一直延续到了其他行政部门,渐渐形成了尸位素餐的现象。

所以自己执政后,在人事安排上来了一次大换血。

对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弟弟万喜等人,毫不手软地做了处理,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将梁芳下狱,将李孜省流放,同时,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

在用人上,则遵从唯贤唯德,大量重用贤才之士,并且吸取先帝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选调官员以政绩为主。

经过三年左右的光景,才逐渐有“中兴”之象。

……

潇水与湘江交汇之处,水流清冽,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

一艘客船悠悠行驶在江上,船头处,三位男子衣袂翻飞,在暮色中格外醒目。

林平之忽然抬手遥指前方:“师父,过了前面的濠河口与芦林潭,便是八百里洞庭了。“

“听说湖中君山有湘妃竹,湖边岳阳楼更是天下胜景。”

船家笑道:“小兄弟倒是熟稔,不过……“

他望向烟波浩渺处,“时候不巧,此刻暮霭沉沉,各位怕是要错过'浮光跃金'的奇景了。“

太渊道:“无妨,正好去岳阳楼赏一赏'静影沉璧'的夜月。”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