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远的这一招,也让众人不由得暗自称赞。这样三年后自己走下来,会比被人家赶下来体面很多。
而且新接手的一方,也会卖王远一个面子。
理解透彻其中的意思,掌柜们果然都放下心来。随即一个个的都开始暗自估计,保证金出多少合适。
大堂里一瞬间便嘈杂了起来,不过仔细看去还是能发现,真正在争吵的,还是那些掌柜身后跟着的师爷们。
王远没有着急,而是让人将一份大明的堪舆图搬了上来。
第一个便点到江西的位置,随后朗声介绍道:“江西,嘉靖元年登记的黄册人口是七百二十万户,一家便算三个人口,这就是两千多万人。
再加上一些隐匿、逃亡的人口,总人数大约三千万人。一人一年便要吃八斤的盐,二又十分之四万万斤(2.4亿斤)。
而江西省并无盐场,所以从盐场拿盐价格为一斤七文,售价为十文,也就能赚三文的差价。
在江西省贩盐,一年约莫获利七十多万两银子。当然一些运费和人工的费用未曾去除,实际可能少上一些。
现在便开始拍卖江西省的销售权,起拍价一两银子保证金。”
“我们顺丰商行要了,我二十万两银子!”王逸飞会意,立马安排吴俊开始叫价。
不过在场却没有人和吴俊争抢,都知道王远这是给他们一个标准,一个省份约莫二十多万两银子。
况且,王远自己既是选手又是裁判,肯定要先选择。这第一个推出来,那肯定是自己想要了。
而说实话,江西这地方的确不错。
第一满足了人口大省的要求,在大明也都能排在前五了。
第二省内没有盐场,这便能比沿海和四川省有优势,拿盐的价格便宜了一文。
第三靠着长江运费也够便宜。
这三条齐备,恐怕盈利能力仅仅比,河南和南直隶稍逊一筹!
江西省销售权拍卖结束,后面的销售权竞争可就激烈了。
因为下一个便是人口最多的南直隶。
“好了,接下来便是南直隶销售权的拍卖,南直隶在册人口三千多万人……”
因为在南直隶,魏国公府第一个出手:“我们魏国公府要了,我们出二十万两银子!”
看来这是想以势压人,不过在场的这些人,哪个又怕他呢?
官员这边派出的人,那个青衫幕僚轻蔑的笑了一声,随后看一下王远喊道:“大人,我们德政商行出二十五万两银子!”
靠!咋取了这么个名字?真是够不要脸的了!
心中暗自腹诽,随后王远又看向了魏国公府。毕竟他现在大小也是个官员,总不能叫喊起来吧?
他能来拍卖,也已经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了,才亲自上场!做出叫卖的事情,真的有辱斯文了。
魏国公派来的掌柜,脸瞬间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狠狠地瞪了一眼青衫幕僚,咬咬牙道:“三十万两!”
青衫幕僚此刻也没了方才的淡定,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犹豫片刻后,喊道:“三十五万!”
声音里都带着几分忐忑,显然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
毕竟王远之前上门说的内容,仅仅是二十万两保证金。现在却突然变成了什么拍卖,这让他们一时间还真有些没底。
但要是回去传信恐怕来不及了,相比起低价拿下人口少的省份,多给些钱拿下人口大省,显然会好很多。
大堂里安静了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各方代表之间来回游走。
各个掌柜都眉头紧锁,低声与身边的人商议着,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放弃了出价。
王远扫视一圈,提高音量:“三十五万两一次,三十五万两两次……”就在他即将落锤之际,裕王府代表又缓缓开口:“四十万两!”
王远颇为惊讶的看了过去,不知道这裕王府在这时候,为何突然冒了出来?
四十万两银子的保证金,那几乎占据第一年收入一大半了,很明显是有些不值当的。
裕王府的那个掌柜,仿佛是感觉到众人的疑问,笑着说道:
“我家王爷说了,他相信王钦差的盐政改革,最后定然会大赚一笔的!”
这一下,彻底让众人没了脾气。
王远也难得露出感动的神色,裕王未来皇帝虽然做的不怎么样,但为人还算是不错的!
既然裕王相信自己,那自己也不能让他吃亏,以前在大食堂想到的生意,或许可以带裕王一起。
而在场其他人……
勋贵代表瘫坐在椅子上,满脸不甘;青衫幕僚也垂头丧气,喃喃自语着:“这裕王府,真是财大气粗……”
王远收回了发散的思维,重重落下锤子:“成交!这南直隶的食盐销售权,归裕王府了!”
而裕王府这边也好像拉开了一个大幕,后面几个人口大省的保证金,一个比一个离谱。
河南三十五万、北直隶三十六万、浙江三十二万………
单单是收保证金,就收上来三百六十多万两银子。这可是往年两年盐税的钱了。
随着云南的销售权售出,这场激烈的争抢终于落下帷幕。
大堂里顿时响起一阵嘈杂的议论声,有人懊恼,有人叹息。可围绕着食盐销售权的暗潮涌动,才刚刚开始。
………
后面三天的时间,王远都在带着这些掌柜的,巡视塘沽盐场。
不仅将晒盐的全流程,给众人展示了一番。
最后在众人离开的时候,还将塘沽盐场这些日子晒出的盐,以七文的价格卖给了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