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心中隐隐不安,源于岳丈的健康状况。岳丈年过半百,从年龄看并不算老迈,但他跟随**征战多年,劳累过度,身体已显虚弱。尤其糟糕的是,他被一种难以治愈、令人痛彻心扉的背痈所困扰。若非此疾缠身,以他的岁数,即便往昔战场上留有旧伤,也不至于如今这般羸弱。想到这里,朱棣不禁愁绪满怀。他对这位岳丈敬重有加,不仅因为他是自己的妻家父亲,更因为他堪称大明的军中英豪,犹如国家的坚实屏障。无论是指挥作战的才能,还是为人处世的品行,皆无懈可击。
“四弟,你在想什么?”朱标见朱棣发呆许久未回神,便出声问道。朱棣遂将自己的忧虑告知兄长。得知徐达的病情后,朱标也陷入沉思,内心满是沉重。与**一同开创基业者众多,而朱标最为钦佩的就是徐达。这是一位无论才智还是德行都无可指摘之人,堪称大明真正的依靠。
“老四,你为何如此忧虑?”朱标关切地问。
太子朱标每逢见着徐达,总会毕恭毕敬唤其为徐叔,绝无半点失礼。
然而,这般恭敬之人竟染上了背痈,此病顽固且棘手。
此症暂不会致命,但痛楚难以忍受,将人折磨得精疲力竭,同时极大损耗病人身体,使其日渐衰弱,终至离世。
徐达虽经多方医治,仍反复发作,未能痊愈。
“不如我请父皇即刻改令,撤销先前部署,免得徐叔出征。”
朱标起初只想尽快剿灭三部女真,未曾多想。
为确保彻底清除敌患,特召大明军神徐达领兵。
此刻听四弟提及此事,朱标才恍然大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罢了,兄长,莫要下此令了。
我岳父脾性,你我皆知,若当初没派他出征还好。
如今已下令,再撤回,依他性子定承受不住。
不让他上阵,比让他率军打仗更伤神,可能反加重病情……”
朱棣言罢,朱标思及徐达的性情,只得无奈叹息。
他明白,一旦照着老四所说的去做,事情定会如他所料。
“大哥无需太过忧虑,我岳父的病情虽不乐观,却也远未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此次领军平定那些**,本就是胜券在握的局面。
三位国公一同出征,岳父大人也不必操劳过多。
这一战过后,当无大碍。”
朱棣见大哥忧心忡忡,反倒宽慰起他来。
朱标微微点头,沉默未语,心底却依旧沉甸甸的。
最初谈及派兵彻底铲除**根基、斩断**后路时,气氛颇为轻松。
可一提到徐达的病,那种欢快的情绪顿时烟消云散。
背痈这种病症,实在棘手。
自从大将军染上此疾,皇帝不仅调集御医,还请了不少民间名医前往诊治,结果却总是反复无常……
这些事想多了只会徒增烦恼,容易胡思乱想。
“要是人能不生病就好了。”
朱棣叹息道,满是无奈与无力。
这时,他仿佛又听见了道衍曾经对他说过的话——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
世事多艰,八种苦楚困人心神,难以挣脱。难道人活一世,注定要饱受这些折磨?有人说作恶者将堕入十八层地狱,遭受无尽酷刑。
然而此刻,朱棣望着尘世,竟觉人间与那传说中的地狱并无太大差别。人活于世,同样需承受无数苦难,有些甚至更为严苛。
“四弟,我有了主意!”正当朱棣深陷思索之时,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充满喜悦的呼唤。
朱棣抬头,只见方才神色凝重的大哥此刻已满脸兴奋。他心中亦随之雀跃,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标,迫切想知道大哥想出的对策。
朱标未作迟疑,立刻说道:“去找韩成,或许他能医好徐叔的背痈!”
听闻此言,朱棣顿时豁然开朗,不禁抬手重重拍了下自己的头,同样满心欢喜与激动。
真是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