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李曦凤脸上的笑意更甚“你偷偷用我的杯子喝水。”
纸张从手中飘落到地上。
芸枝整个人如遭雷击,俏丽的脸上煞白一片。
...
芸枝再次在小院里舞起了剑。
隔着兵铠的面甲都能感受到她有些紧张兮兮的,时不时偷偷四下张望,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接下来就是等待验证了。”
失笑摇头,李曦凤收回视线,看向屋内木桶里的陶泥。
她在等芸枝睡醒的这几个小时里并非闲坐着,而是在构思新的兵俑,并且已经决定好第三个蓝色品质兵俑做什么了。
并非是兵铠,而是——剑。
目前九弦揽月剑是她的主要的输出手段,但她手上却没有一把合适的剑。
吮血刺虽然材质不错,但其种类只能用来当做奇兵使用,算不得正经武器。
至于影水剑。
说实话,李曦凤确实是很眼馋影水剑的强大特性。
但那是芸枝的心肝宝贝,她也拉不下脸抢小丫鬟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她可不想变成和芸枝一样,动不动就哭鼻子。
而青麓城中的售价高昂的上等兵刃,李曦凤也试过。
只是正常使用倒也还好。
但李曦凤还需要考虑到天元传的红莲火。
在被天元传的红莲火附着之后,那些所谓的上等兵刃撑不了几息变会化为铁水,当时还把她手给烫起泡了。
思来想去,也只有用兵俑了。
“若是只是做成普通造型的剑,大概和萧炼先前所说的那样,连普通兵刃都不如......得另辟蹊径了。”
李曦凤眸光微微闪烁,心中已然有了思路。
....
两日后,李府
烈日如炬,高悬天际,将大地烤得滚烫。
树荫下,一把摇摇椅轻轻摇晃,李曦凤慵懒地瘫坐其上,手中一把蒲扇轻轻扇动,带来丝丝凉意。
她眼眸微阖,好整以暇地注视着院中那个青色的身影,时不时伸出芊芊素手捻起一颗葡萄抛入她那樱桃小嘴里。
“芸枝,别以为我看不出你方才把踏星提纵术中最费力的两个动作给简化掉了。
如此怠惰可不行啊,再让我发现,晚膳可就要减半了哦。”李曦凤吐出葡萄籽,懒洋洋地说道。
在青鸾兵铠中汗流浃背的芸枝闻言顿时一愣。
“小姐是怎么知道的?她明明都不会踏星提纵术......”
芸枝在心中暗自嘀咕起来。
她方才为了轻松些,确实是悄悄去掉了两个动作
“小姐肯定是瞎猜的!我只要打死不承认,她也奈何不了我!嗯,不能露怯!”芸枝心中打定主意,嘴硬道。
“才……才没有!小姐明明自己都不会,还冤枉我!”
“我不会?”
李曦凤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她视线里的面板上赫然显示着。
“踏星提纵术(一层)”
这两天李曦凤一直待在大虞没有回现代。
除了每天夜里去吸一次妖血,其余时间都窝在小院里。
一边制作新兵俑一边监督芸枝练武,同时也是为了验证自己心中的猜想。
事实证明,她的猜想是正确的!
短短两日时间,李曦凤已然将这门锻体级别的玄阶身法入门了!
“追影步最先学会应该是我有一些基础在的缘故。
而这两日我让芸枝练的是踏星提纵术以及九弦揽月剑。
再加上她时刻在运作的内功玉松诀,实际上总共有三门武学。
踏星提纵术是入门了,但玉松诀与九弦揽月剑却是暂时没有变化
虽然靠分身习武的效率不得而知,但这并不重要,已经要比我自己去练要快上太多了。
只要芸枝不断将武艺精深下去,我同样也能得到提升就足够了!
九弦揽月剑是我最常用的武学,明日开始让芸枝重点练习剑法,少身法,应该可以加快进度。”
不过,才两天芸枝这家伙就已经想着偷懒了,得好好勉励她一番才行......”
心念至此,李曦凤霍然起身,随手把蒲扇扔在摇摇椅上,双手攥成小拳头伸了个懒腰,接着看了眼芸枝。
“给我看好了。”
话音落下,李曦凤娇小的身形猛然跃至半空,脚尖在空中轻轻一点,如同触碰到了无形的弹簧,明明没有任何借力点,却奇迹般地再次腾空而起,身形在空中连续辗转腾挪,最后如一片随风飘落的羽毛轻盈落地。
见下巴都快要掉在地上的芸枝,李曦凤轻轻挑起眉梢,语气得意道。
“怎么样?”
“这...这怎么可能!”芸枝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李曦凤方才用的正是踏星提纵术!
虽然没她熟练,可的确是达到入门的水平了。
但是。
这怎么可能!
踏星提纵术的秘籍自从那个钱桑手里拿到后,小姐翻都没翻过就交给了自己,平日里也没见她去练,怎么就突然入门了?!
芸枝开始怀疑起人生来。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说到底只是我足够努力罢了。”
李曦凤轻轻甩了甩长发,那如瀑布般顺滑的青丝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再加上脸上云淡风轻的表情,为她平添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
“你看我这种资质平平的人都在不懈努力,而你明明有着如此天资,却成天想着偷懒。
到现在踏星提纵术还只是一层入门,九弦揽月剑也才练到二层碎空,你害不害臊?”
“我...我....”
芸枝张了张嘴,想要辩驳,然而事实却如巨石般沉甸甸地摆在眼前,逼得她不得不认。
只能把脸鼓的和包子似的,一声不吭地埋头苦练起来。
“这才像话。”
看到自己的“勉励”起了效果,李曦凤满意地点点头。
她抬头望了眼愈发灼热的太阳,迈步朝着屋内走去。
推开房门。
印入眼帘的是地上一坨泥塑章鱼腕足。
六根腕足被齐齐切下扔在一起,腕足表面已经皲裂。
显而易见。
最后一只翼型外置兵俑也为新兵俑的诞生而献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