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1章 松江陈李 明朝第一词人(1/2)

“汉历一八二八年?”

徽州城内的水门码头上,此时正有两名看上去年约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偏头凑在一起,共看着一份《薪华月报》。

这两名年轻人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打扮,而且都是剑眉星目,长相英俊。再加上又还年少,身上所透出的那种勃勃英气,更是有锋芒毕露之感。

左边的少年身量略高些,肩宽臂长,更显出些英武之气,腰间也佩着把长剑。右边的少年则身量略矮,看上去也稍显削瘦些。

徽州被群山包裹,历年下来,虽也有开劈出几条山路古道,但大多狭窄陡峭,并不宜车马与大队通行。所以徽州与外地的连接,多是靠走水路。

因是如此,微州城中这座连通水门的码头,自然也是繁华所在,每日或离开徽州,或抵达徽州,以及南来北往的货物等,皆在这座码头上集散。每日进出来往的船只,可谓川流不息。

码头上还有许多可供雇佣,拉人拉货的马车、轿子、推车等,等活的力夫们更是聚集甚多。三教九流,不一而足。

这种繁华热闹之处,江河自然不会错过,在这座码头上安排了两座报亭,分置南北两端。

这两座报亭所属的报童,也在码头上不住地穿梭叫卖。眼下这两名年轻人,便是刚下船不久。

他们下船之后,却是发现码头上已有不少人拿着报纸细看,就连码头上等活的那些力夫,一些寻常的贩夫走卒,居然也拿着报纸,而且好多人还都是共同凑在一起看报,不时互相议论两句,让他们瞧的大为惊讶。

他们在前来徽州之前,也早已听人说过徽州文教之盛,属于当今天下书院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已能跟书院集中的东林地区并称。

但他们之前终究是耳闻,不曾亲眼见过。今日方入徽州城,下船不久,便见许多人执了份写满字的宽大纸张细看,而且大多看的津津有味,十分入迷,都是不禁感叹传言不虚,没想到这徽州府就连许多贩夫走卒,寻常的船工力夫,都这般喜欢读书,居然手不释卷。

惊讶感叹之余,他们也好奇这些人都在看什么,便就近寻了个手持报纸之人问了句,然后便得到了《薪华月报》的答案,以及《薪华月报》是何物,并被指点到了离的最近的报亭购买。

可惜他们赶到后,竟是已经晚了,居然只买到了这座报亭里的最后一份报纸。

码头上人来人往,行人极多,因此报纸售卖的也最快。有些正打算坐船离开徽州的人发现《薪华月报》后,往往都是一出手便购买好几份,打算坐船时闲看,也能顺便带给外地的亲友。

更有甚者,则是十几份、二十份的购买,两个报童背包里的各二十份报纸都早已售罄。报亭里的也已是所剩无几,眼下两个报童都回了报亭待命,原本的报亭售卖员都赶回书坊去拿坊中的备货了。

报纸的售卖情况,远超江河所预期的热烈。

而且直到此时,也不过方才到辰时,连鲍园中薪华诗会开始的时间都还没到。

码头乃是徽州城的一大繁华所在,也是平日城中人流最多的地方之一,码头上这两座报亭的售卖情况,其实也算是城中其他诸多报亭的一个体现。

其他报亭的售卖情况虽然没有码头这两座的这么热闹,能够这么快便把各五十份报纸销售见底,但却也不差多少。各处报亭,以及报亭所属报童身上的报纸,都在迅速变薄。

这两名年轻人能够抢到最后一张,已算是极为不易。当下也不及计较,便凑在一起细看。

看过报纸开头第一篇的《标点符号之用法》后,两人也都是不由大为惊讶,只觉编写这份报纸的那薪华社,当真是发前人所未想,居然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而且两人也完可以预见,这小小的标点符号,必将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对整个大明朝的文坛,都将带来变化。

在开头第一篇的标点符号用法介绍后,创刊由来以及他们的薪华社,并且上面也列明了薪华社初创时的十人,便是眼下已在徽州城中盛传的“薪华十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