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章 功德碑上无名姓——寺庙捐建中的面子置换体系(1/2)

香火缭绕诵经声,功德碑前鬼画名。

金粉描尽三千字,半是泥胎半是空。

一、碑文障眼法:墨色里的乾坤

晚明时期,杭州灵隐寺重修大雄宝殿,住持在功德碑上玩了个花样:捐银百两者铭刻朱砂大字,捐十两者用金漆细描,捐一两的以墨书小楷记之。唯独那些空许愿的香客,名字被刻在碑侧阴面,刷层薄灰充作古刻。这“阴阳碑文术”,揭开面子工程的佛门变体——香火钱成了遮羞布,功德簿实为生意经。

《洛阳伽蓝记》载,北魏永宁寺募捐时,权贵们争相题名,却不知僧人在碑石夹层暗刻真账。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面子工程的吊诡在于:越是金碧辉煌的寺庙,功德碑上的名字越像褪色的符咒——远看煌煌如天书,近观斑驳似泪痕。某盐商捐建钟楼,要求将名字铸在铜钟内侧,美其名曰“晨钟暮鼓醒世人”,实为避税手段。

生存法则:学那寒山寺老僧,将捐资者名讳刻在磬底。既全了施主面子,又保了佛门清净。

二、香火经济学:烟雾中的算盘

嘉靖年间,五台山显通寺设“香火寄存”业务:香客捐银可存“功德箱”,凭票日后取息。这招“佛门钱庄”之术,让面子工程升级为金融游戏——香火缭绕处,尽是算珠声响。某知县为求升迁,捐三年俸禄铸菩萨金身,实则将官库亏空转作“佛事开支”。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取经需“人事”,如来笑称“经不可轻传”,道破香火经济的本质。正如《水浒传》鲁智深醉打山门,砸的不是泥塑金刚,而是包裹在功德箱外的虚伪锦绣。清初扬州天宁寺更绝,将捐资者姓名编成《莲花册》,册页夹层竟记着盐引交易细目。面子工程的最高境界,是把功德簿做成阴阳账本:阳面记善缘,阴面算孽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