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幅员之辽阔,只是区区几个藩王而已,怎么会养不起?”朱元璋却不认同道。
朱辰冷笑道:“呵呵!区区几个?这些藩王变成闲散的宗室后,又不能干其他事,唯一的消遣就只剩下生孩子了,洪武初期,皇室宗亲不过区区五十八人,可历经十代八代的,你觉得这些子孙后裔会有多少人?”
“多少?”朱元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皇室宗亲在籍人数已达十五万七千余人,这还没到两百年时间,就有十五万多宗亲,这么多人,你现在还觉得朝堂养得起吗?”
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瞪大了眼珠子。
十五万人是个什么概念?
朱元璋是领兵打过仗的,他当然知道要喂饱这么多张嘴,要耗费多少钱粮。
就算一人一天吃一斤粮食,十五万人一年也要吃五千五百万斤。
想当初,他和陈友谅于鄱阳湖决战时,手下都没有这么多兵呢!
而且那些皇室宗亲,他们所花费的可不止这一斤粮食。
按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则逐级递减二百石,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递减一百石。
十五万宗亲,这是要花费多少粮食,而这些供养,全都要朝廷来承担。
这个数目,朱元璋算不出来,也不敢算。
四月的金陵城并不炎热,可朱元璋已是满头大汗。
“老祖宗,现在你该知晓,为啥朱棣削藩却削出了个更大的祸患吧!便数历朝历代,唯有大明朝是穷死的。”
手机里仍不时传来朱辰的话,犹如一根根利刺,直戳他朱元璋心头。
朱元璋瘫坐下来,双目无神,喃喃自语道:“为什么会这样?”
“根子还是出在老祖宗你的头上,从魏晋南北朝始,历朝历代,各宗室的爵位都是降等袭爵,到了宋朝,连这世袭制度都已彻底取消,宗亲子孙压根不袭爵,可您老人家建立大明后,竟将这全然淘汰的爵位世袭制度重新拾起,而且变本加厉地优待藩王,您只想着让子孙后代不再挨饿,却没想到他们却成了大明的隐患!”
传统的降等袭爵,爵位每往下传承一代,就自动降了一等,亲王的嫡子只能承继郡王位,嫡孙便只能继承镇国将军爵,再往下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层层递减。
这样的逐级而下,藩王的规格越来越低,所需耗费的国资国财自也越来越少,即便随着每代皇帝诞生子嗣,又产生新的亲王,但朝廷要供养的宗亲总数,大体还能维持平衡。
可朱元璋一上来,就约定亲王爵位世袭传承,而且永不降等,这样一来,平衡被打破了,随着皇位更迭,亲王越生越多,朝廷的压力自然也不断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