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摩肩接踵稍显拥挤,但朝臣们仍都打扮一新,挺直胸膛摆出副抖擞精神,不为别的,就希望这全新面貌能给这洪武十七年开个好头。
而朱元璋,显然也是这么想的。
新年一开始,他就给朝臣们放了个大招,清查人口和土地,这顿时引得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洪武十四年已经清查过土地和人口,如今才过去三年,再次清查,岂不浪费国库钱粮!”户部尚书郭允道站了出来,有些颤颤巍巍的说道。
洪武十四年清查出的土地和人口到底什么情况,作为户部尚书,郭允道心知肚明,所以他才会冒着危险向朱元璋问出此言,就是想知道朱元璋到底想要做什么?毕竟这个年头,私底下隐藏的人口和土地可不在少数。
闻言,朱元璋深深的看了郭允道一眼,然后说道:“咱遍观史书,历朝历代皆亡于土地兼并,小民无地,士绅富户大肆兼并,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依,最终,百姓只能揭竿而起,挑起社稷大乱。
想当初,咱若是有个几亩田地,又何至于投身红巾军?是以,土地兼并之害,尤为深重,当严加防范!”
这话顿时让群臣摸不着头脑,土地兼并和清查土地人口有什么关联?
而接下来,朱元璋的话,彻底揭开了他们的疑惑。
“如今我大明建国不过十数载,土地兼并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凤阳一地,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以致暴乱横生,此事尤当慎重,有感于此,咱决议改革税制,实行摊丁入亩、阶梯税制,遏制土地兼并,还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
一听这话,朝臣们顿时慌了,要知道土地兼并的主体,正是以他们为首的士绅阶层,这摊丁入亩、阶梯税制,怎么听都不是什么好事!
工部尚书赵俊站了出来问道:“敢问陛下,何为摊丁入亩?阶梯税制?”
朱元璋早有准备,说道:“所谓摊丁入亩,即是取消人丁税赋,将之摊派到田亩税中,自此之后,百姓再不必按人头纳税,日后收税,以田地多寡来收。”
此话一出,朝堂立马炸了了锅。
取消人丁税,这于在场朝臣倒关系不大,可将这税赋摊到田亩税,可就坏处颇多了,原本这些税该老百姓按人头承担,现在改由田产所有者承担。
而士绅们坐拥大量田产,这税赋压力自然从百姓那里转移过来,怪不得陛下要重新清查土地人口数据,就是为了这摊丁入亩做准备。
平白多了一笔重税,朝臣们岂能答应,当即便有人反驳起来道:“陛下,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朱元璋冷冷问道。
“陛下,自古以来,都是按照人丁收税,此法有违先例!”该官员有些颤颤巍巍的说道。
“呵呵!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那以往可有咱这样的布衣当上天子的吗?”这话一出,此人当即额头直冒冷汗,其他还想站出来的官员也立刻退了回去。
对此,朱元璋并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至于阶梯税制,有感富户坐拥千万良田却不事生产,只靠收取税租吸血百姓,咱决定,日后田亩税赋,按田产多寡采取不同税率征收,田产多者,每亩田地缴纳足额重税;田产少者,按比例降低税率,每亩田可少征田税。”
一声惊雷自朝臣们心中炸响,众人反应出奇地一致:天塌了!
如果说摊丁入亩算是将百姓的税转移到地主头上,那这阶梯税制,可看做是在地主士绅们身上割肉。
在场朝臣都是富有田产之士,无一例外都躲不过朱天子挥出的这把大刀。
多田者,不但要多交税,而且还要交重税,多么清晰明了的解释。
咱家里那么多地,怕是光交税就能赔死!
朝臣们闹腾起来,这回打头阵的竟不是文官,而是那帮武勋。
“陛下,此举不妥,百姓人多,却能少交税,咱地产虽多,却都是凭本事挣来的,为何要多纳税?”
率先出来反对的是平凉侯费聚,这可是实打实的淮西武将,本不该归属士绅一类,不过,虽是出身寒微,如今封侯拜将,费聚早已坐拥田产无数,也是此次新政的受害者之一。
在他之后,不少武勋也都站了出来,大肆反驳道:“陛下,我等田产又并非巧取豪夺而来,全是正当家产,为何要为之背负重税?”
“多田者多税,日后谁还敢种田了?”
一时间反驳声势浩大,反倒吵扰不休,没了主心骨。
这倒不怪群臣哄乱,实在当下站出来的,都是些不大不小的官员,缺个有地位的领头人出面引领。
像那站在最前排的徐达、汤和等人,还有主管六部的各尚书都没有发话。
徐达等人自都收到天子号令,此刻绝不会出面反驳,而六部尚书最是会见风使舵,此刻观望徐达几人风向,也都按兵不动。
既没有大人物出面,朱元璋倒也不急着回驳,他只玩味地看着下方哄闹,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