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麓川山高路远,穷山恶水,大军出征劳民伤财,请陛下三思,万不可贸然动大军征麓川!”言官当即说道。
今日早朝议事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提起麓川,这让李信、刘仲质等官员更加坚信判断,朱皇帝果然不想出兵,这御史言官就是他们给朱元璋的台阶。
闻言,朱元璋的神态平和,微微颔首,道:“嗯,关于麓川之事,诸位爱卿谁还想说?一并说了吧。”
“陛下,麓川山高水险民风彪悍,征麓川将加重我大明百姓负担,却没有多少收益。”
“思伦法固然胆大包天,然劳师远征非明智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我大明天朝上国有容人之量,不如让思伦法交出杀千户王升的凶手,我大明便宽恕思伦法。”
……
朱元璋认真地听着群臣的意见,没有丝毫发火的意思。
见火候差不多了,吏部尚书李信走出来,恭敬地行礼道:“陛下,诸位大人所言有理,我大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应让百姓休养生息,当我大明国力强盛,自然可以威服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何须让大明精锐劳师远征?”
话音刚落,永昌侯蓝玉当即站了出来,有些恼怒的说道:“李尚书,不战而屈人之兵说得容易,如今景东被思伦法攻陷,拿什么让人屈服?而且云南其余的土司也都等着看我大明的动作,若我大明不出兵,选择息事宁人,恐怕他们会跟着思伦法一起反了!”
“呵呵!永昌侯这话实在是太过于危言耸听了,思伦法只是意外罢了,云南有西平侯镇守,其他土司安敢造反?”户部尚书郭允道冷笑着说道。
“郭尚书,你可去过云南?”蓝玉反问道。
“本官是没去过云南,你问问在场诸位大人,又有几个去过云南,难道没去过,就不能谈论此事了吗?”郭允道讥讽道。
“郭尚书没去过云南,不知道云南的情况,说出这种无知的话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些土司畏威不畏德,若我大明这次不出兵,我敢说,那群土司必反。”蓝玉再次说道。
听到这话,六部尚书顿时眼前一亮,这蓝玉实在是口无遮拦,在朝堂上说这话,简直是找死。
可惜还没等他们让人站出来弹劾,朱标就走了出来,对着蓝玉说道:“永昌侯,休要胡言!”
闻言,蓝玉这才醒悟了过来,自己刚才实在是太过于放肆了,幸好有太子提醒,他感激的看了朱标一眼,然后跪下对着朱元璋说道:“微臣刚刚只是紧张云南的局势,还请陛下恕罪!”
“起来吧!”朱元璋挥了挥手,并没有在意道:“永昌侯所言正是咱的想法,那些土司向来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今日投了,明日又叛,故咱决定这次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我大明不是前元,容不得他们放肆!”
朱元璋这话顿时让李信等人惊呆了,他们本来还想着朱元璋肯定不会想着出兵,自己等人正好给他一个台阶下,没想到仅过了一晚上,朱元璋就改变了想法。
“还请陛下深思,麓川山高水远,又没有多少耕地,且民风彪悍,我大明军队劳师远征,即使打下麓川,也没多少收益,最终徒费钱粮呀!”礼部尚书刘仲质当即站出来,反对道。
“谁说打下麓川没有多少收获的?”朱元璋却是反问道。
“啊!”这下子,不仅仅是文官,奉天殿内的武将也都呆愣住了。
他们虽然赞成出征,但也只是为了军功罢了,至于麓川那地方,他们也都听说过,山高林密,毒蛇猛兽出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连北边的蒙古草原都比那地方强,怎么还可能有收获呢!
“你等可知,麓川此地虽然环境恶劣,但其地下蕴含着丰富的铜矿,我中原本就缺铜,若是能打下麓川,日后我大明将不再会为铜矿之事烦恼!”
“陛下,此言当真,麓川当真有铜矿?”闻言,户部尚书郭允道激动的问道,身为户部尚书,对大明的银钱最是了解,如今江西赣铜逐渐枯竭,得到新的大铜矿,对大明的意义不言而喻。
“这是自然,麓川铜矿之储量,不少于赣铜,而且开采难度比赣铜更是少了不少呢!”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若真是如此,那微臣支持攻打麓川。”郭允道当即说道,他虽然有私心,但只要政策不影响自己的利益,他还是会站在国家的层面上考虑。
闻言,李信不动声色地瞪了郭允道一眼:你站在哪边的?这么快就叛变了是不是?
对此,郭允道摸了摸鼻梁,没有再说话。
“陛下,敢问陛下这消息是从何处得来的?”礼部尚书刘仲质依旧不愿意,他站了出来,询问道。
闻言,朱元璋眼冒冷光,望着刘仲质道:“刘卿,你说这话,莫非你在怀疑咱?”
“微臣不敢,只是征伐麓川乃国家大事,臣只是想确定罢了,还请陛下恕罪!”这时,刘仲质才反应过来,连忙跪下说道,眼前的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洪武皇帝,自己居然敢怀疑他,简直是找死。
“你也是为了我大明,这次咱就网开一面,恕你无罪,若有下次,决不轻饶!”
“微臣叩谢陛下!”此刻的刘仲质如同从鬼门关走出来一般,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