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再继续拉着他。
陆羽不顾朱标的眼色,立刻回到自己的位置,一屁股坐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批阅他的奏章。
他只是个小小的从五品武英殿大学士。
就算进入了权力核心,有朱老皇帝在,手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实权,陆羽也不想操那么多心。
这些朝堂大事,让那些掌权者去谋划就好。
他虽然如今也算其中一员,但实在不想再参与过多。
他已经谋划得够多了,累了。
想歇一歇。
对于权力,陆羽也不想做得太绝。
为人臣者,有利有弊。
全看上面的天子如何任用。
君权若是落入不恰当之人手中,那势必会被权臣欺压,导致国运衰落,而这也不是陆羽一人能够阻止的。
他只能尽力而为。
……
此时。
在皇宫内的青石街道上,百官面色惶恐,忧心忡忡。
户部尚书徐铎成为如今重新站队成功的六部天官之一,手上权势最重。
而且在户部之内,没了以往唱反调的户部侍郎郭桓及其一众党羽,如今的户部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
虽然徐铎心里明白。
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太久,陛下那边也不会允许,但即便如此。
他现在也是剩下官员中的主心骨之一。
一直出了皇宫,徐铎抬头看着皇宫外那忽然显现出的一片青天,由衷地感叹道:“大明的天,文官的天又要变了。
怕是以后权臣想要再凌驾于皇权之上,在近几代,绝无可能。”
徐铎摇了摇头。
上了马车,闭目养神。
权臣之事,已不是他这个区区尚书能够左右的了。
在洪武年间。
怕是所有文官都得夹紧尾巴做人,而他徐铎自然是首当其冲。
……
官场之上,向来遵循着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准则。
金銮殿上。
朱元璋一道道政令自上而下颁发执行。
刑部的吴庸原本还忧心忡忡,此刻却面露狂喜。
毕竟陛下金口玉言。
旨意既出,不会更改。
吴庸之前那副怅然若失、如行尸走肉般数着日子、浑浑噩噩等死的心态,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红光满面。
从金銮殿回到刑部。
刑部侍郎见到他,拱手微笑道:“吴大人,日后怕是要平步青云!”
“侍郎大人说笑了。
在您这位上官面前,还是得收敛些。”
话虽如此,但吴庸由内而外散发的喜气,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紧接着。
宫里传来的天使云奇,手持朱天子的旨意,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此次郭桓一案,你吴庸必须给咱办好喽!
上头的事儿咱都给你撑住了,要是你还没这豁出去的胆子,咱可就不高兴了。
听好了,咱现在让你升官发财,从一个小小的七品推官升为刑部员外郎,这可是从五品的官儿。
你给咱好好办差,咱亏待不了你!”
朱元璋的风格一如既往,言语直白,一听就懂。
而这些大白话。
在吴庸耳中,却只觉得心里暖烘烘的,格外舒坦。
“微臣接旨,谢陛下隆恩!”
吴庸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张面额五十两的宝钞,悄悄递到云奇的袖筒里。
“员外郎大人,这是做什么?
咱家可不是那种人。”
云奇笑容满面,话虽如此,却并未将宝钞退还。
毕竟送上门的银子,不要白不要。
他吩咐身边的小吉祥:“还不赶快给吴大人把官服送来。”
“多谢公公。”
吴庸拱手致谢。
很快。
他身上那身从七品绣鸳鸯的青袍,就换成了从五品绣白鹇的青袍,羽毛洁白如雪,象征着纯洁高雅。
这五品文官的官服,确实非同凡响。
虽然还没达到绣云雁的四品官员规格,但对吴庸来说,已然十分不错。
毕竟那绣云鹤的三品官服,更是只有少数官员才能拥有的待遇,吴庸此前不敢有此奢望,如今成为刑部员外郎。
看着刑部内那些空缺的职位。
他仿佛看到了大有前途的未来。
待云奇离开后。
刑部的众多同僚纷纷前来恭喜。
“此前老朽就说过,吴大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分明是一步登天的富贵面相,贵不可言呐!”
“吴大人此次有陛下旨意撑腰,又有这等契机,怕是那郭桓及其余不法之徒,在吴大人面前再无遁形之地。”
“恭喜吴大人,贺喜吴大人呐!”
“同喜同喜,大家同朝为官,不过是为陛下尽臣子的一份忠心罢了。”
吴庸拱手回应。
张口闭口都是官场的套话、官话,为官之道尽显其中。
随着政令从洛阳新都传出,很快便抵达各地。
一时间。
地方家族豪门的不少旁支族人纷纷提前举报。
有了这道政令,这些原本备受打压的族人,仿佛突然有了靠山,再加上地方卫所及锦衣卫的协助。
他们瞬间活跃起来。
举报信、人证物证。
如雪花般纷纷飘向地方版的《大明日报》,同时也涌向各处县衙。
眼看着这些地方豪门世家陷入激烈内斗,地方官员们心里清楚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于是纷纷收起小心思,在这民众关注的关键时刻,对相关案件从重处理。
反正处理这些家族之人。
他们毫无心理负担,多惩治几个,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
这一日,在大明数十个省份。
从一地巡抚、布政司到七品芝麻小官的县太爷,都不可避免地生出一丝恐惧。
“陛下如今与那位实学先生走到一起。”
“官场之事怕是要被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
日后与这些地方家族打交道,可不能再像往日那般肆意妄为。”
此事对贪官污吏影响巨大。
而对于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而言,却如同天降甘霖。
多数官员即便保持体面、收敛家财,也未必愿意与这些地方家族过多牵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