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6章 铁路局总局长一职?微臣办不到(2/2)

“陛下。”

陆羽一脸无奈地说道。

看到陆羽,朱元璋嘴角上扬,那威严的面庞上露出一丝宽厚的笑意:“哈哈哈哈,我还以为是谁来了,原来是咱刚任命的铁路局总局长。

来,快快多吃些饭食,日后给咱好好努力,多赚点钱。”

朱元璋一开口,就让陆羽有些招架不住。

陆羽无奈坐下,只能另想办法。

思索片刻后。

他开口道:“陛下,微臣如今已担任大明银行行长,还兼顾着工部的事务,以及国子监那边的诸多事宜,包括陛下平日学习的算术,微臣也有参与指导。

若是再加上这铁路局的差事,微臣真要累死在公务上了。

还望陛下开恩。”

陆羽只能使出声东击西的法子。

如今,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父子二人在公务上,因陆羽的各种巧妙方法,效率大大提高,工作量降低了不少。

可为什么他陆羽的工作量却与日俱增?

这太不公平了。

他陆羽来到大明,所求不过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可现在天下看似公平了。

他自己却陷入了不公平的境地,这算什么事,哪有这样的道理?

陆羽心中既不满又不甘心。

朱元璋听了陆羽的话,还真犹豫起来。

算术这方面。

他如今用得得心应手。

朱元璋虽出身农户,但好学上进,自从加入红巾军成为一方豪帅,又与马皇后喜结连理。

马皇后出身诗书之家,朱元璋深受其影响,加之本身好学,如今对于圣贤之书、算术以及各种典籍,也颇有一番见解。

他汲取其中有用的知识,用以巩固统治,并非像那些迂腐的书生。

而算术比平日里用算盘便捷得多,且与铁路的后续发展密切相关,容不得他不重视。

大明银行更是关系到国朝经济和他老朱家的钱袋子,怎么能让陆羽撂挑子?

哪怕朱标如今已熟悉银行的具体运转事务,能在武英殿处理国朝奏章,但朱元璋对大明银行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降低,反而更高了。

若没有陆羽这样值得倚重和信任的人在大明银行坐镇,让其他人坐上那个高位掌管钱袋子。

他朱元璋怎么都放心不下。

左思右想,朱元璋也想不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

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拍,瞪着陆羽恶狠狠地威胁道:“你小子吃了咱的饭,这天下可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难不成你还打算吃霸王餐?

对了,前日咱可专门伺候你用饭,用你小子的话来说,这叫服务费。

咱这大明天子的服务费,怎么着也值个一亿万两白银,你打算怎么还?”

朱元璋彻底耍起了无赖,伸出大手对着陆羽,那宽大的手掌在陆羽眼中仿佛成了贪婪的象征。

“要不然我也伺候陛下您一回?”

陆羽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

朱元璋才不上他的当,大手一挥,瓮声瓮气地说道:“咱自己有手有脚,不用人伺候。

反正这件事你得给咱想个办法。”

“陛下,做人不能这样!”

陆羽委屈巴巴地喊着。

看着面前的父子二人。

他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同一个坑掉了两次,同一个套路还中了两回。

不就是吃了老朱家一顿午饭吗。

至于这样坑人吗?

还有没有天理了,难不成这午饭的盆子是镶金的?

太过分了!

陆羽哭笑不得,但好歹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陛下,我可以担任铁路局总督办、总局长,但我身旁必须设立三个副局长协助。

我负责总体规划,具体的实事由三个副局长来办。”

陆羽说道,随后转头看向朱标。

“标儿,你觉得此事如何,能行得通吗?”

朱元璋也看向朱标,朱标一手扶着下巴,在陆羽充满期待的目光下,只能笑着开口:“父皇,这应该已是先生的极限了。

先生再有大才,终究也只是一人。

若是把先生累倒了,届时大明银行、国子学的算术教学、实学发展,还有这铁路局恐怕都要受影响。

父皇还是要考虑这些才是。”

朱元璋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陆羽那乖巧的样子,才心满意足地放过了他:“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微臣多谢陛下。”

陆羽表面上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内心却早已破口大骂:“朱老鬼,你这个黑心资本家。

总有一天,我陆羽要带着人民把你从那个位置上赶下来,你给我等着!”

……

铁路局督办消息,于官场上缓缓传出。

局长职位毫无悬念地落在陆羽头上,无人有异议。

反倒是配备的三位副局长掌握着相应实权,此事在官场上下,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之间广为流传。

自大明军校开设之初,与国子监类似,国子监在京城,大明军校却分处洛阳新都,一东一西,恰似朝堂之上的文武制衡。

陆羽作为规划者,也不好太过偏袒。

国子监虽最先落实修建完成,但大明军校可是由岳父魏国公徐达亲自把控。

陆羽不看僧面看佛面,大明军校的整体设施等,依旧按照规划项目中的最高标准一一落实。

如今,此前驻扎于大明四方关隘之地的公侯武将,在数年之间,已在军校中进行了多次进修,年轻些的也已进修数月。

自北伐成功灭掉北元之后,定远侯王弼、江夏侯周德兴、静宁侯叶升、永昌侯蓝玉此刻就在大明军校之内,一边进修,一边在军校中兼任职务。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大明军校的前景,未来谁若能在军校中打下根基,日后在军队中也将拥有不俗的影响力。

尤其是老一辈正当壮年的国公老将们如今年事渐高,宋国公冯胜、定国公傅友德、魏国公徐达、曹国公等,年岁渐长。

他们虽还能领军打仗、行兵坐镇,可大明朝的未来已然渐渐进入权力交接阶段,朝堂上下官员以及天下众人的目光,皆放在了年轻一辈武将身上。

即便之前捕鱼儿海战役中,永昌侯蓝玉并未一举建功获封凉国公之位,也依旧无法否认他在一众年轻武将及勋贵之中,战绩和武力都是极为突出的。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