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章 设置千户所(求首订)(1/2)

老朱暂停科举最重要的原因是经历长期的战乱和元朝对汉人的压制,普通人难有读书的机会,考上来的人都是世家的人。

老朱意识到,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大明的社会阶层也将固化,而科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禁锢读书人,同时也打通社会阶层上升通道。

至于为国家选拔有才之士,那就是开玩笑了,八股取士意义并不大,不是会做八股文就能做好官员的。

就像后世蓝星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到工作岗位还是要继续学习然后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考试的内容和工作内容基本上就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朱橚并不在意这个宋喜的能力,只要他有这层关系,自然会有人帮他处理好昌国县事情。

“王爷,若是能够开科举,那正是天下学子之幸,我们学习圣人之学,更重要的是在大明实现心中的抱负。”

“一如横渠先生所说,我们儒生的人生目标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为万世开太平。”

“开科举之门,对我们翁州群岛的学子来说,既是我们实现心中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养活自己的一种手段。”

“士子清贫啊,我们的条件更加艰难,但是我们人穷志不短,在科举考试中,我们翁州群岛必然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王国史的话中有虚伪的一面,但是也有真实的一面。虚伪自不必提,花花轿子人人抬,这种事情不必说破。

科举的真实的目标,就是为了钱,为了势,为了生活,穷酸的书生,似乎书生就是穷酸的。

诚然,在古代,能够读书的所谓的寒门都比后世蓝星绝大部分牛马强太多。后世的牛马连寒门都算不上,常常自嘲是流氓(无房无固定工作)。

但是后世的牛马在大明连人都算不上,老朱自然不会提拔这群人来对抗士族和勋贵,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开科举是必然的,隋朝以来,科举制度传了七百年,如今,胡逆和他们的反大明集团已经被父皇消灭,官学大量新起,再开恩科已是大势所趋。”

朱橚没有瞒着什么,而是分析道,现在大明社会有识之士自然都能看出来,这些年,老朱在全国范围内大修官学,尤其是在相对贫穷的乡村地区,狠抓文化教育,大明更多人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之前,以胡惟庸为代表的士族阶级和淮西勋贵为代表的开国勋贵阶级,都希望实行举荐制度。

他们都希望通过举荐制度来实现权力的交接,两者都阻止科举制度的实施。

但是地主阶级却希望实现科举制度,希望用手里的钱,供给孩子读书,用科举制度将钱变成权,掌握社会的话语权,因此再开科举,也是老朱稳定社会的需要。

老朱已经打掉了胡惟庸,通过胡惟庸案和后续的杀戮,大大遏制了反对科举集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