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教坊司在你手里管理的不错,这段时间你们也一直在推陈出新,搞出了不少新节目,富乐院也弄的风风火火啊!”
朱橚看着台下的表演,满意的说道,算起来,教坊司是朱橚手下作用最小的单位,级别也很低,存在感也不高,只是在民间的名声很大。
但是,朱橚却始终很重视教坊司,因为教坊司和大明皇家商会的小卖铺一样,可以渗透进大明的社会底层。
“还是要组织一些表演,到乡下去,到乡镇去,这些表演可以不精湛,可以是下里巴人的,但是一定要有,不要在乎什么我们教坊司的面子。”
“教坊司是教坊司,富乐院是富乐院,一定要区分开来,富乐院的目的是挣钱,要挣那些官员富商的钱,搞得高大上一点也无可厚非。”
“但是,教坊司,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定位找准,不只是服务这些官员,服务大典。这两天,本王会上报父皇将你们从礼部剥离出来,划到新成立的电信部。”
朱橚对着一旁的教坊司负责人黄赐继续说道。当然,这个事情朱橚只是通知黄赐,教坊司的归属轮不到黄赐有什么意见。
一直以来,朱橚都明白,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大明百姓的人均寿命,这是他所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
而想要提升大明百姓的人均寿命,朱橚就必须深入到大明百姓的生活中。除了物质条件以外,就是改变大明百姓的生活习惯。
而想要改变大明百姓的生活习惯,就要让大明的百姓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知道正确的生活方式,然后才能朝着正确的生活方式而去。
教坊司加上广播电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健康知识。这也是朱橚很重视教坊司,要把教坊司划入电信部的原因。
“王爷,我们教坊司到电信部能够做什么?”
黄赐有些疑惑的问道。
“电信部将会管辖大明皇家广播电台,这个广播电台将会向整个大明进行广播,未来三年内,收音机将遍布整个大明所有的村居,实现大明村居全覆盖。”
“本王准备,让你们教坊司在这个广播电台设置一个节目,给大明所有的百姓讲故事。给所有的百姓讲故事,不可能像在酒馆,饭馆那样讲什么神鬼故事,更不能讲一些低俗的故事。”
朱橚和黄赐解释了一下,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你们主要讲的就是一些孝顺的故事,父皇创建大明的故事,讲一些历史故事,总之,我们的故事就是要传播正能量,一定要引导百姓向上。”
朱橚继续说道,一开始肯定要先弄一些符合大明朝廷价值观的故事,这样才能得到老朱的支持,后面再慢慢塞入一些私货。
“奴婢明白了。”
“这个事情,本王自会和父皇去说,待到父皇同意后,你们就着手写故事。你们写的各种故事都需要经过太子的审核。”
朱橚点了点头,说道,随即挥挥手让黄赐退下。想让教坊司写老朱建国的故事,朱橚自然需要征得老朱的同意,写的那些故事也要经过太子标哥的审核,但是想来这不会是什么问题。
健康教育是改善大明百姓健康的各项举措中最具性价比的,知信行,知道,相信,行动。
对于后世蓝星上的人来说,很多人都知道正确的健康知识,也相信行为的改变能够获得益处,行为改变最难的点就是个人的意志,缺少意志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比如减肥,戒烟等。
但是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他们既不知道健康知识,更不存在信念,行为改变最大的难点还是缺少环境的支持,他们不是想要减肥,是因为穷,他们不是想要过一些不好的生活,而是因为穷。
这也是朱橚为什么要建火车的原因,有了火车就可以将大明的煤炭等资源运到大明的各个地方。
别的不说,只要有足够廉价的煤炭,就能让大明的百姓都用上热水,用上热水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大明百姓的健康。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基本上不可能日常用热水。在物质上,朱橚提供了环境支持,接下来就是在思想方面进行健康宣教,传播健康知识。
“倭国使者藤原山文拜见大明周王殿下,这是我们天蝗陛下给殿下的亲笔信。”
听了一会儿戏,徐顺就领着藤原山文进来了,一进来,藤原山文就给朱橚磕了一个头,这是真心实意对朱橚的感谢。
上次从大明带回去的各种武器和粮食,让藤原山文得到了倭国长庆天蝗的赞赏,还给了奖励,官升一级。
藤原山文还是非常喜欢和朱橚打交道的,比起其他人,朱橚最起码是很讲究诚信的,也没有什么傲慢的态度。
朱橚把信接过来,然后看了起来,上面华文和倭文双语,倭文是倭国长庆天蝗亲笔写的。
长庆天蝗的信里主要是表达了对老朱和朱橚的感谢,并希望能够加强双方的合作,还希望能够购买蒸汽机,希望大明帮助倭国建立铁路。
“藤原使者,长庆天蝗的请求本王都答应,就像本王给长庆天蝗信里写的那样,只要你们倭国能够出奴隶,我们大明就可以出武器和粮食,这些都不在话下,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大明现在正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至于,帮助你们建立铁路,这个需要向我大明皇帝请示。另外,本王希望,能够派遣一支大明皇家商会的舰队驻扎在倭国的港口,与倭国开展贸易。”
朱橚放下信之后,说道。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朱橚不怕前期给倭国一些甜头,反正给的再多,最后也是为大明铺垫。
说到底,倭国并不是一个资源国,倭国根本无法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军事技术上又比大明差很多,朱橚根本不担心,倭国翻不起什么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