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南方的世家大族,他们早就知道了海外拥有海量的财富,从宋朝开始,南方的世家大族就开始进行海外贸易,从中赚到了许多财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是,南方的世家大族,他们只是用商业贸易的方式来获得海外的财富,朱榑率领的大明皇家商会说是贸易,但是更多是抢劫的成分在,有什么比这种无本的买卖更加赚钱呢。
所以,现在这个大明的权贵阶层都变得沸腾了,大家都想搭上大明皇家商会这条大船,至于和大明皇家商会抢生意,但是倒是没有这个胆量。
大明皇家商会表面上是在海外做生意,但是实际上是抢夺海外的财富,用强大的武力来做这些海外贸易的有力的支撑。
如果没有这些强大的武力做支撑,这些世家大族可做不起这个生意,在海外,这些世家大族和海外的国家,谁抢谁的还不一样的。
他们要是有这个能力,早就在倭国称王称霸了,朱橚率领大明皇家舰队将大明沿海的世家大族和海寇清扫一遍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皇家商会不是好惹的。
主要是这些世家大族和文武集团都意识到了,老朱家没有一个善茬,他们也不要什么名声,也许太子标哥还在乎什么名声。
但是像朱橚,朱榑这些藩王和疯子没有什么区别,根本不在乎这些人的人命,他们要是敢反抗,搞一些动作,朱橚就能直接把他们灭族。在火炮和米涅枪面前,嘴巴硬是没有一点卵用的。
勋贵集团已经加入了大明皇家商会的战车,只不过他们拥有的海外的利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朱橚半忽悠半威胁的加入了大明皇家商会。
但是,这次大明皇家商会在石见银山开采银矿,基本上没有勋贵集团的份,他们只能分一部分在倭国的贸易利润,虽然这些利润也足够他们吃饱喝足,但是谁不想多要点钱呢。
文官集团就更别提了,嘴上说的好听,说什么诗书礼乐,仁义道德,不能沾染一些铜臭味,性情高洁,但是谁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
最终,文官集团提出了一个建议,一个是派遣官员到倭国各地去治理大明皇家商会在倭国的据点和城池。
另外一个是用了周王朱橚提出来的发行铁路国债的想法,文官集团希望发行海外国债,筹集资金帮助大明皇家商会开辟海外市场。
大明皇家商会在海外的贸易已经铺垫完成,大明皇家商会的海外国债和铁路国债不一样,虽然铁路国债也肯定能赚钱,但是铁路国债挣的太少,而且投资的周期还是太长了。
大明皇家商会的海外国债投资周期短,利润巨大,而且可控性非常强。
大明铁路不管是文官还是勋贵集团都不能插手,但是海外那么大的盘子,必然是需要人的,文官和勋贵集团都可以插手,事实上,勋贵集团已经开始插手。
文官集团说的是冠冕堂皇,之前他们可非常排斥去倭国,也不愿意去教化倭国的居民。
现在看到了大明皇家商会在倭国的巨大利益,尤其是探明了倭国的情况和石见银山的储量,文官集团的子弟就愿意去倭国传播儒家思想,教化倭国居民的思想。
如果这些据点和城池由文官集团来进行管理,他们自然有办法从中获得利益,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要是能在大明皇家商会的升龙城做三年的负责人,稍微捞点都能有上百万两白银。
但是,这个事情最终都被老朱摁下来了,这种事情肯定要和诸王一起商议一下,最少要给诸王发一个通报。毕竟,诸王才是大明皇家商会的最大股东。
其他诸王自然不愿意发行大明皇家商会的海外国债,在这些王爷看来,现在大明皇家商会已经过了创业最初期的原始积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
包括朱棣,作为永乐大帝他还是有些雄才大略的,但是他的主要才能体现在军事上,在商业上并没有什么天赋。
朱棣也不喜欢文武集团加入进来,尤其是文官集团,他现在不是皇帝,他看不上文官集团,大臣这个东西不需要什么才华,只需要服从命令即可。
而且,朱棣也不认为,洪武年间有什么顶级的文臣,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辈。
“五弟,七弟,父皇发来的事情你们怎么看?二弟,三弟,四弟和六弟都已经发了电报,反对文官集团的这两个建议。”
倭国升龙城,城主府内,太子标哥拿着老朱发来的电报,问道。虽然这两个建议只是由小官送上来的奏折,但是谁都知道这背后站着的是大明的整个文官集团。
这两个建议是符合大明整个文官群体的利益。
这个事情,诸王中,朱橚和朱榑两个人的话语权肯定是最大的。
朱橚之前一手策划了倭国的项目,虽然有一些波折,但是在绝对的实力压制下,现在的倭国整体局势还是按照大明皇家商会的意愿发展,过程虽然曲折,但是结果还是好的。
未来,大明皇家商会在倭国的最高负责人就是朱榑,而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想要加码大明皇家商会就必然需要朱榑的首肯。
“大哥,五哥,臣弟觉得我们大明皇家商会现在在倭国这边就是在捡钱,完全没有必要再让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加入。”
朱榑也提出了反对意见,对于他来说,勋贵集团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加上诸王的力量就完全够用了。
如果让文官集团也加入大明皇家商会,来到倭国管理城池,朱榑的话语权必然会降低,要知道,现在大明皇家商会在倭国的几个掌柜也不全是朱榑的人,朱榑不说受到了一定的掣肘,但是肯定受到了监视。
如果大明的文官集团派遣官员来到倭国,必然会对朱榑在倭国的话语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朱榑在诸王中,是最反对文官集团的这两个建议的,尤其是第一个派遣官员到倭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