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章 听府试江南贡院(1/2)

明朝时期,一共有两位学子考了个大满贯。

商辂(),黄观。

可想而知,想要考一个大三元,该有多难。

“江浦县隶属于应天府,也被称之为南直隶,府试的地点就在这江南贡院之中。”

“所以,想要参加府试,就必须要前往应天府的贡院参考。”

“这一来一回,最少需要……。”

丁夫子首先讲解了府试的考试地点,然后就是一来一回的时间。

其实,这些也都不算什么。

重点在于什么呢?

在于花费!

从科举制度推行到现在,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一切费用都应该有他自己承担。

所以,这也是为何说十年寒窗苦读。

因为读书不管是在什么时代,都是一项高消费。

从江浦县到应天府其实并不是很远,一江之隔,到了码头,坐船过去,很快就能到达。

这也算是唯一的优势。

若是那些距离府城贡院比较远的,想要参加一个府试,都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把盘缠凑齐。

府试也只需要报名就可以了。

不需要报名费。

当然,也要有一个资格审查,身份清白的人,才能够参加府试。

也和县试一样,是需要秀才担保的。

除此之外,府试连考三场,一共是四天的时间。

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共录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考生在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四个考场,又在门口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才能进入考场,并且按考引(即准考证)寻到自己的位子。

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入,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

头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进入考场之后,就不允许出来了。

就算是前面两场提前交卷了,也不允许出来,只能在里面坐着,又或者是躺着。

等到三场都考完了,交了卷,才能被带离考场。

要求通三经以上。

《孝经》和《论语》为必选。

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

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

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有人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要入厕的,也有人专门引导并监视。

想要交卷,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

最后一场考完,交了卷,还会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离开。

帖经考的就是学子们的记忆力以及书法。

记不住的,只能回去再继续死记硬背。

书法写的不好的,也要回去继续练习书法。

所以,明朝时期的读书人,书法都是小楷,能够让整篇文赋看起来,字迹十分规整。

杂文和策论就比较难了。

完全就是要由考生自由发挥。

却又要按照八股取士的八股文写法来写,不能过于天马行空。

这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一上午。

丁夫子讲述了府试的规则,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考生们注意的细节问题。

给顾青的感觉,就好像是又回到了当年考公的时候,报的培训班,在上培训课一样。

“《孝经》和《论语》为必选的经文。”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你们必须要能够熟读会背,还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经文进行复习。”

“以免到时候真的上了考场,见到了主题之后,却又忘记了内容。”

“府试和县试不同。”

“就算是你们真的忘了其中的内容,也不必慌张,更不必着急,沉着冷静,不要因此而影响到了你们的杂文和策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