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有了钱,就很好办。
顾二爷和顾老头一起去找了工程队。
然后又是挑选了良辰吉时,在那一天的那个时辰,开始动工。
在这之前,就要买材料了。
而顾青也顺带着熟悉了一下这个时代建造宅院的程序,了解一下大明普通百姓建造房屋的过程。
又玩了几天。
这才和顾老头等人说明,自己要去顺天府国子监。
“怎的又要去京师读书了呢?”
顾陈氏有些慌了。
她原本让顾青读书,只是觉得顾老大是个读书人,便能得到尊重。
不像自己的儿子顾青也和顾老三一样,是一个老老实实种地的。
以后怕是连婆娘都讨不到。
可没有想到,顾青读了书,却越来越远离她。
去应天府的崇正书院也就罢了。
毕竟,江浦县和应天府就隔着一条江。
坐船过去,也就半天不到的时间。
可现在,顾青却要去那北地京师的国子监读书。
这一下子。
离得就不是一般的远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如今,顾青这是要行万里啊。
顾老头也有一些意外,怎么又要去京师的国子监了呢?
但是却又很快觉得,这本就是应该的。
顾青可是县案首、府案首、院案首,用顾二哥的话来说,这就是小三元,将来妥妥的状元郎!
那可是状元郎啊!
“好!好!好啊!”
顾老头激动地连说了三个好。
随后就用他那点知识,给众人讲述道:“我们顾家总算是出了个真正的读书人。”
“那可是京师国子监啊!”
“听闻,只要是进入那里读书的学生,将来必定是一个进士。”
“你二爷还说,你有着状元郎的文气。”
“我也觉得像!”
“我们都是种地的,没有去过外面,更没有读过书。”
“你阿爷我一辈子,也就去过一次应天府府城,便是那一次,也是很难忘。”
“你爹也算是沾了你的光,跟着一起去了应天府,见了点儿世面。”
“但是他那性子你也知晓,便是去了,见了些世面,也还是一个样儿,根本就不知道,去国子监读书,意味着什么。”
“所以啊,我们这些个人,也无法为你做出什么选择。”
“青儿,往后这路,你都要自己走了,阿爷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也绝对不会选错。”
“不管你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你,绝无二话!”
顾青露出了感动之情,说道:“谢谢阿爷!”
顾陈氏却高兴不起来。
明明,顾青读书是顾家村最好的那个,还得到了圣上亲赐‘才学兼优’的匾额。
每年来朝拜的学生都不少,村里上下的老婆子、媳妇、新妇什么的,那都得对她礼敬七分。
见了面,那都得叫一声,秀才娘。
不久之后,还会住上大院。
这是她这几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如今总算是实现了。
可这会儿,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顾陈氏也知道,儿子读了书,有了功名,还是一个读书的料,就应该继续读书。
而且,早晚也要外出为官。
大了,肯定是留不住。
但是,她还是放心不下。
顾青也察觉出来了,只能是在这几天,尽可能陪着顾陈氏,谈一些家长里短,说一些话。
等到了十月初。
约定的期限到了。
也就不得不离开家,去应天府,随着王锡爵一起去京师国子监。
离开顾家的前一个晚上。
顾陈氏收拾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行囊,却怎么也收拾不好,一会儿觉得这个没放好,一会儿觉得那个也要带着。
甚至是还要亲自准备一些干粮,害怕顾青在路上饿着了。
也都被顾青给劝住了。
拉着她,和顾家其他十几口,坐在院子里面,说起了对于今后的一些规划。
比如,新起了大院,顾家还是一大家,还是一家十四口人。
还有,等到他参加了乡试,成了举人。
到时候再答应那些媒婆给顾秀梅、顾秀月两人说媒,最低,那也是要过了府试的童生。
除此之外,还有堂兄顾学州的学业,今年的院试没过,还有一场,三年两次嘛。
等到明年的院试,他若是有时间,还会回到应天府,到时候,再帮着补习一下。
再然后,就是顾学州若是也过了院试,那就可以让顾学裕开始入学了。
总之,家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那都得直接明说出来,有一个规划,也就有了一个方向。
而顾青现在有了秀才之名,自然是成为了顾家一家的话事人之一。
已经不再是万历元年那般人微言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