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7章 三七分成再卖书(1/2)

张居正绝对是一个聪明的人。

而一个聪明的人不可能想不到给自己,给自己的家人留一条后路。

不说远了。

便是嘉靖时期的严嵩、严世蕃父子的结局。

张居正可是亲身经历了。

他不可能不懂,也不可能会想不到这一点,会在自己病重之时,给家人留一条后路。

而是张居正很清楚,自己走的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后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他放弃推行新政,直接告老还乡,从此当一个田舍翁。

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边。

从此新政如何,朝堂之上的局势如何,都和他张居正没有关系。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这些年来弹劾他的人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个,这些人要么被罢官了,要么被辞退了,甚至是还有发配边军的。

他们是吃了多少苦,心中就有多恨他张居正。

一旦他告老还乡,不出一年,就会有人弹劾他,就会有人站出来提出废止新政,就会有开始清算,让他锒铛入狱,最终也还是逃不过抄家流放的结局。

张居正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让自己的几个儿子成为状元郎、榜眼。

这并非是他对自家儿子的宠爱,也并非是专权舞弊。

不过是一个父亲,在猜到了自己这一家子的结局之后,为了弥补儿子们,便想着让他们生前可以获得名誉,作为补偿罢了。

所以,张居正这时候想到的,已然不是自己的家人,更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心血——新政。

“老夫还是小看你了。”张居正缓缓地开口,双眼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他当初只是觉得顾青和他有一些相似,看的比较长远,若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之中,必定早就有了神童之名。

十二岁才读书,确实是有一些可惜了。

再后来,顾青说什么一炮毁一城,还对新政实行的时间有着质疑,让他心下有一些不满。

一年前,张居正还不太明白自己的不满到底是为何,等到这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才明白,之所以不满,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担忧和害怕罢了。

顾青说的没有错,新政能够实行多久,就看他能够活多久。

“大人谬赞了,下官做学问还行,若论这为官之道,还是远远不如也。”顾青谦卑地回道。

张居正微微轻笑了一下,顾青能够知进退,能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露锋芒,又知道在什么时候明哲保身,若论为官之道,他以后必定在自己之上!

“行了,你我都是聪明人,就不必再多费口舌。”张居正微微喘了喘,他不能沉思太长的时间,脑子会受不了,心脏也有一些受不了。“老夫确实是想要你以后能够坚持把新政推行下去。”

“大明朝走到今天这个局势,已经是十分不易。你能够看到葡萄牙的崛起之路,能够看到他们在陆路被西班牙阻隔,还能够从海上寻找另外一条强国之路,那就说明,你看的比这大明天下读书人都要远一些,甚至是比老夫看到的还要远一些吧?”

“大明朝当年也有三宝太监七次下西洋,也算是已经开启了远航,从海上获得了好处,有着经验。只不过,倭寇猖狂,导致东海之滨一直都不太安宁,想要远航,那就必须保证东海之滨的码头能够不被倭寇所侵扰。”

“戚帅乃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帅才,希望以后,你能够想想办法,让他可以继续领兵,抵御倭寇,镇守边关。”

“咳咳……。”

说到这里,张居正咳嗽不止,连忙拿出了手绢,捂住了嘴,一阵剧烈地咳嗽之后,才算是舒服了一些。

随后,不着痕迹地把手绢收进了衣袖里面,又抿了抿嘴,喝了几口茶,才缓过气来。

只不过,他的脸色更显得有一些苍白了,脸上的一些老年斑也更明显了一些。

他就好像是在说着临终遗言一样,在向顾青托付着后事。

顾青微微蹙眉,他不知道张居正为何又突然如此,仅仅是因为看到了自己所编撰的《帝国崛起》就能够看出来,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甚至是能够走到哪一步?

说实话,便是顾青自己都不确定,自己能够走到哪一步。

因为万历帝朱翊钧是史册上记载着的薄情寡恩之人,既有早期的励精图治,也有后期的长期怠政。

以至于前世很多史学家们都直接批评万历帝朱翊钧是个荒怠误国之君。

面对这样的帝王,顾青也不确定自己能够走到哪一步,若是圣明之君,有着识人之明、任人唯贤,他倒是不担心什么,只要是尽可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帝王的赏识,再出手干一番事业,前路还算是明了的。

可面对的是三十年不上朝,不接见大臣,不批奏章,六部官员缺额不补,行政效率瘫痪的万历帝朱翊钧。

便是满腔热血,那也可能在最后,落得个张居正的下场。

顾青轻声问道:“大人为何如此确信,下官能够有能力坚持推行新政,又有能力保住戚帅呢?”

张居正露出了少许的自信,笑着道:“老夫说你能,你就能。”

顾青抿了抿嘴,能说什么呢?

说你老眼昏花了,那岂不是直接否定了自己嘛。

“大人,下官只能说尽力。”

顾青可不想打什么包票,张居正的新政确实是好,也有了一个短暂的‘万历中兴’。

可那又如何?

很多政策还是过于激进,之所以能够坚持十年的时间,也是因为张居正这位举重冠军一力扛下来。

就和宋朝的王安石差不多,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也是有效地改善了宋朝当时的冗官冗兵冗费等弊政,也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可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身死政亡的结果。

所谓的变法、新政、改革,那些个策略,只不过是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却不符合大众所有人的利益。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不可能打压其中一个而给了另外三个好处。

而之所以这种阶层存在了千年之久,也是社会因素确定,这四个阶层算是直接代表了整个国家最大的阶层意义。

这四个阶层都有着最底层,而最最底层的那个,其实还是普通老百姓。

张居正让老百姓好过了,却没能让其他三类人好过,这样的新政自然是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特别是士人,他们才是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主观能动性的人。

他们说不,那就肯定不行!

张居正微微点了点头,他也不想逼迫顾青发什么毒誓,又或者是非要坚持推行新政。

这新政之所以能够推行开来,之所以坚持了九年的时间,这中间的凶险、压力、阻力,他是一清二楚。

天时地利人和,都是缺一不可。

他是万历帝朱翊钧的老师,而万历帝朱翊钧当年只有十岁,他还是一个幼帝,正是人微言轻的时候,再加上,他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就已经是六部重臣,又有着徐阶、高拱内阁大臣们的赏识,皇宫之中还有一个大太监冯保,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个当朝太后。

所以,新政能够推行开来,这天时地利人和他张居正全都占了。

一旦他死了,朝堂之上那种微妙的关系,就会被打破,就算是他不死,万历帝朱翊钧也已经长大,也是要掌权,也是会要回他的皇权,从而使得内阁首辅大权和皇权产生了对立。

他张居正也终究会把皇权还给万历帝朱翊钧,也终究会失去手中的大权,从而让百官们直接倒向万历帝朱翊钧,而不再是一个失去了大权,没有了裁决、一票否决、一票通过的权柄的张居正!

故此,张居正的心中也很明白,想要让顾青在以后,在进入了内阁之后,坚持推行新政会有多难。

可是,新政是他的心血啊!

张居正是真的放不下自己的心血,不甘心新政随着自己的死亡而被废止了。

“咳咳……。”

张居正又咳嗽了几声,轻声道:“无碍,你能看出葡萄牙的崛起之路,想来,你的心中也已经有了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

“老夫只是希望,你以后能够做到无愧于苍生。”

说罢。

直接翻开了顾青所编撰的《帝国崛起》。

顾青则是连忙起身,在旁边,亲自为张居正研墨。

张居正稍微思索了一下,等到顾青研墨完毕之后,才开始提笔,膏笔之后,开始在上面写着序言。

一共也就两句话,二十八个字。

写完之后,拿出了印章,在上面盖了一下。

有了序言和张居正的署名。

这本书,书局的商贾们才有那个胆量刊印,然后卖出去。

不然,到时候,有一些读书人,那得直接砸了他们的商铺,骂他们崇洋媚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