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章 学术之争向如此(2/2)

这就是大世之争,谁都想开宗立派,立地成圣。

每一种思潮的兴起,都是有土壤的。

……

顾青身在蓟州大营,对于外面反对的声音,自然是听到的不多。

而作为想要拜顾青为师的李之藻,却在蓟州听到了一些反对《浑天新解》的声音。

便当即站出来了。

“盖天诸说,既多疏失,而浑天独能穷天地之妙,尽造化之奇。是以当从浑天之说,以明宇宙之真形,探天文之奥蕴。后世学者,亦当详究浑天,勿使至理湮灭,庶几可追先哲之遗踪,启天文之新途也。”

李之藻直接就站在了街头,拿着太阳系模型,开始讲述太阳系模型的相关理论。

在他看来,西洋人都已经能够环绕大地航行一圈了。

大明的世人却还在坚持着天圆地方的说法,已经是连西洋人都跟不上了。

关键是,顾青讲述的那些道理,是真的很有道理,以前对于这些道理十分的迷茫,难以理解,故此,也就没有对其进入深入研究,如今得到了这太阳系模型,得到了浑天新解以后,很多疑惑也都能够迎刃而解。

这便是事实。

李之藻不允许别人反驳顾青的《浑天新解》,这是对一位致力于发现真理,甚至是告诉世人什么是真理的顾青,最大的亵渎!

不仅如此,如今已经参加了应天府乡试的朱国桢,也站出来支持顾青的《浑天新解》。

还有吴显、汤世懋、顾学州等学子。

吴显、汤世懋已经是举人。

顾学州也已经是秀才了。

便是余成文,今年也已经过了县试、院试,并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锻炼,也是魁梧有力,打算走武举。

至于徐光启,也打算离开广东,北上应天府,甚至是在过了科举考试之后,直接前往顺天府。

他想要见一见顾青,想要向顾青请教一下算学。

很快,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学子们,似乎都已经认可了《浑天新解》,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并没有什么好争议。

天圆地方,还是浑天如鸡子,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争论过了。

如今,西洋人都已经环绕大地航行了一圈,而大明也已经派出舰船,来一个环绕大地一圈,看是不是真的就能够回来。

这才是最能够证明这两个学术,哪一个是伪学术。

可惜,大明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

“咳咳。”

深秋之后。

张居正就真的卧病在床了。

气色也是差了很多。

便是御医也是三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张大人请恕罪,下官医术有限,大人之病,更重在心病,心病难医啊。”御医看病还是挺准的。

张居正如今才五十多岁,却病入膏肓,很明显就是心病,是积劳成疾了。

以前就告诉过他,让他好生地休息,平日里多多休养,不可熬夜,更不可劳累。

可惜,张居正不听,六部的奏章,他是一本都不落下。

每一天都要看很多公文,从而掌握天下大势的情况,也要掌握新政推行的情况。

就算是到了亥时,因为身体支撑不住,都直接咳血了。

依然还是坚持看完了这一天送上来的公文。

张居正自然不会怪罪御医,这些人可都是贵人,医治过不少王公贵族,医术也都比较高明呢。

“无碍,我这身子骨如何,我自己心中清楚,你只需要开一些温补的方子便可。”

对于张居正而言,能熬一天是一天了。

等到御医走了之后,游七才上前,讲述了如今外面对于顾青的一些言论,其中,江南那边,反对《浑天新解》的声音最大。

而这时候,其实也已经算是冒出来了党争的苗头。

张居正把持朝堂之后,用的都是一些楚地的官员,故此,也算是楚党,而江南之地,浙党似乎也开始逐渐形成了,有了一定的联系。

这些人,眼看着张居正重病在床,就想要借助顾青这件事情,开始慢慢地试探着张居正的底线,试探着皇帝的态度。

“自古江南多名士,便是因为江南之地乃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多数读书人家中只需要几十亩地就行。”

“不像是这北地、西北之地,便是百亩地也产不了多少粮食,想要养出来一个读书人,只有地还不够。”

“故此,也就有了江南之地多名士的说法。”

“那也不过是江南富饶,养出来的读书人非常多,在洪武年,甚至是出现了甲榜之上,无一北地学子。”

“这才有了后来的南北榜。”

“读书人多了,说话的声音也就显得有一些大。”

张居正的意思也很明显,江南之地反对的声音之所以如此之大,就是因为江南之地的读书人多,学子非常多。

这也是实话。

当然,更大的实话,那就是有人在试探如今朝堂的局势,在试探,他这位卧病在床的猛虎,还能不能亮出自己的爪子。

对此,张居正自然会让他们如愿,到了第二天就直接叫来了申时行。

朝廷总要做些什么,继续支持太阳系之说。

毕竟,这些人反对顾青的《浑天新解》,那也不仅仅是试探他张居正,也是在反对万历帝朱翊钧。

张居正于情于理都要站出来,都要摆平这件事情。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