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也很想要看一看被顾青捧上天的西洋人火炮,威力到底有多大。
而得知张居正已经让人从西洋那边买到了西洋人的火炮,大臣们也想要见识一下。
《帝国崛起》一本书里面,描写葡萄牙的崛起,有一半就是依靠佛朗机炮打败了海上的敌人。
并且还在正德年间炮轰屯门,若不是顾青提起这一场海战,朝野上下还真的就不知道,大明和葡萄牙之间,还有过一次大战。
从外形上看,这西洋火炮确实是比大明的火炮要长一些,明朝这时候叫做大小将军炮。
见识到这佛郎机炮的威力的几位使臣们,是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他们在操作这西洋火炮的时候,还能够控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装好了火药之后,点燃了。
“轰”
随后,前方尘土飞扬、黑烟滚滚。
这就是西洋的火炮。
最起码,在射程上,就要比大明的将军炮要远一些。
而这,也不过是葡萄牙海军即将淘汰的佛朗机炮,他们如今肯定还会有新的火炮,射程和威力更大。
只不过,西洋人也知道要留一手,并没有把那些先进一些的火炮,卖给大明的使臣,担心大明买下来之后,也会模仿着造出来。
所以只是把这些即将淘汰的火炮卖给了大明,留着当废铁,不如趁机卖出去,变成了真金白银,还能大赚一波。
而对于大明的官员们来说,对于兵部、工部将作监来说,对于火器营来说,对于北镇抚司的将士们来说,这西洋人的火炮威力确实大,比大明的将军炮威力大,关键是射程远。
而仅仅是这射程,那就已经是无敌了。
有效射程已经达到了五百米左右,也就是一里地外,可以实现精准打击。
历史上,戚继光后来因为张居正的病逝,然后被撤了蓟州总督的官职,去了广东那边,见到了西洋人的火炮,也把这火炮写进了他的《练兵实纪》之中。
嘉靖时期,就有大明的官员见识到了佛朗机炮的射程和威力,对此赞不绝口。
但是大明这时候并未重视这一点。
顾青则是在张居正面前夸张地描述了一番,又在《帝国崛起》一书之中,把葡萄牙的崛起的一半功劳都归功于他们的火炮。
这就相当于是前世网络上的那些公知,在吹嘘着佛朗机炮的威力一样,为的自然不是真的长大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为了引起大明人的重视,上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认清楚,火炮这等武器才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未来的战争,必定是火炮之争。
蒙古铁骑再强,鞑靼铁骑再强,遇上了更强大的火炮,那也得歇菜。
兵部这边很是激动,连忙询问起了前去买西洋火炮的使臣们,这十架火炮一共多少钱。
当听完了价格,眼前一亮,只觉得这里面大有可为啊。
若是能够和葡萄牙建立友好关系,到时候要是还能够砍价,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他们的火炮,那岂不是就不用自己造了?
大明的将军炮威力一般,射程也一般,造价还比较昂贵,相比较起来,要是直接买下西洋人的火炮,岂不是就不用自己造,不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算下来,好像直接从西洋人手中购买火炮,更要划算一些呢!
“圣上,这西洋人造的火炮,威力确实是比较大啊,难怪那葡萄牙能够成为海上霸主!”
“若是大明也能有此火炮,直接于北地长城,每一个城楼上,架上这么一尊火炮,便是那蒙古贼兵再一次南下,长城上火炮齐发,便能直接轰他们一个人仰马翻!”
李世达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抢先一步,跪在了朱翊钧的面前,提出了这个想法。
“圣上,我大明可先从西洋人那边继续购买更多的火炮,到时候装备在蓟州边军。”
“以后便是再有蒙古铁骑南下,也不必再疲于应付,甚至是损兵折将了。”
“有了此等火炮,就能让蒙古人的铁骑也尝一尝,什么才是真正的火炮之威,便是再强的铁骑,一炮下去,必定也是轰他个人仰马翻!”
“战场之上,我大明边军摆下一百门,甚至是一千门火炮,必定能够让蒙古的铁骑大军变成尸山血海!”
工部那边是真的没有想到李世达会抢先一步,顿时恨得牙痒痒,怪自己反应还是迟钝了,这么大的功劳,竟然让李世达抢了先。
曾省吾连忙上前,跪在了万历帝朱翊钧的身前,上奏道:“圣上明鉴,此等西洋火炮价格便宜,比我朝将作监铸造将军炮还要省力呢!”
“若是能够花钱直接从西洋人那边购买这等火器,以装备在大明边军,便能提升我朝边军的战斗力。”
“臣以为,当可以省去不少人力、物力、甚至是财力。”
这价格,听起来确实是比较便宜了。
而如今,有着张居正推行的新政,使得大明的国库充盈了不少。
只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些官员,见到国库充盈起来,有一些人,就动了心思。
毕竟,要是出钱直接买西洋的火炮,这个钱肯定是要从国库出来的,出来之后,要过几道手续,而买办的克扣要比军饷克扣更容易一些。
他们自然是支持买办,而不是发放钱财,让将作监那边慢慢地去造火炮。
一时间,不少官员似乎都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连忙纷纷上奏,请求朱翊钧能够下令,让户部出钱,让兵部的人能够去买火炮。
朱翊钧一时间却又犹豫了。
最后还是开口,让申时行、张四维等人去请示一下张居正。
只不过,这年关之际。
张居正的病情是越来越严重,已经浑浑噩噩,意识不清,很少有清醒的时候。
申时行和张四维到了府邸,见到了卧病在床,已经骨瘦嶙峋的张居正,也是心思各异。
“大人。”
“我家老爷如今难得清醒,便是有时候,醒着的,也很难处理这等事情了啊!”
张敬修等张家六子都是时刻服侍在床边,游七则是当着申时行、张四维的面,叫了,张居正却一点儿回应都没有。
这位扛起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举重冠军,如今也已经是不堪重负,真的倒下了。
别说在这件事情上,给申时行、张四维一点儿建议了,就是听一听他们的问题,都已经是十分困难。
申时行叹了一口气。
佝偻着身子,悲哀地走出了张居正的府邸。
他对于这大明的未来,也是充满了担忧,已经是意识到了,一旦张居正病逝,新政必定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张居正为了推行新政,已经是得罪了太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