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这样静静地望着对方,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一眼万年。
周围的世界再如何喧嚣,都已与他们无关。
三天之后,就是顾青的及冠礼。
也就是说,三天之后,他就相当于是二十岁。
所以,他不可能去找一个三十多岁,甚至是快四十岁的女子结婚,在大明,自然不会还有四十岁的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等着顾青。
他也不可能找一个寡妇,不说顾家人愿不愿意,就是顾青自己也不太愿意,穿越一世,不能还用依靠自身喜好。
再说了,小姑娘家家不好吗?
直至深夜,灯火依旧未熄,人们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这不仅仅是一场灯会的盛宴,更是江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年年都如此。
元宵节过后。
顾家村这边依然热闹。
顾青要求的一路上绑着彩带,装饰一下顾家村,装饰一下村口的路,还有自家的房屋。
村路原本的土路都要铺上青石砖,两边还要修建一下。
一直到忙到了二月初五。
婚礼前一日,女方将嫁妆送至男方家布置新房,包括被褥、家具等,需由“全福妇人”(父母子女俱全者)协助安床。
而丁家送来的嫁妆,那真的是超过了前几次嫁女。
浩浩荡荡的队伍,抬着嫁妆,走进了顾家村,看的其他村民羡慕不已。
这就是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带来的好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一刻,算是真正的具象化了。
第二天一早,顾青着九品官服样式圆领绯袍新郎服,骑着一匹高大的红马,率仪仗至丁家。
迎亲队伍需奏乐、持“回避”“肃静”牌。
到了江浦县这边,县城里面的百姓们也是排队两边,观看着,顾青特意让人准备不少果脯、蜜饯等,沿路发放,讨一个彩头。
接受了果脯、蜜饯的,也都会开口道一声‘恭喜’、又或者是‘白头偕老’。
等到了丁家,丁家大门打开,从大门进入,顾青则是先献雁于丁家家堂前,行再拜礼,丁毅受礼后,新娘方出。
新娘戴凤冠、穿大红通袖袍,以销金盖头掩面,由其家弟背着上花轿。
轿门悬挂铜镜辟邪,轿后系筛子象征“千里眼”。
一路又是敲敲打打。
发放喜糖,讨一个彩头,过桥的时候,还会丢铜钱,祭祀河神,以讨一个平安。
至顾家后,新娘跨马鞍,入中堂行“三拜礼”:
一拜天地:谢天地造化之恩。
二拜高堂:敬父母养育之情。
夫妻对拜:定百年之好。
合卺礼:新人各执一杯饮酒,以红线相连,象征同甘共苦。
新人入洞房后,由喜娘向婚床抛撒枣子、花生、桂圆等,唱《撒帐歌》祈“早生贵子”。
新人并坐床沿,行“结发礼”(剪彼此头发系结),寓意结为夫妇。
前世,顾青结过一次婚,感受就是比较累,却又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喜悦,那种成了家,从此之后,有了一个相伴之人的莫名之感。
事后也觉得当时好像并不是那么的累,只是因为在婚礼之前,有着许多流程要走,需要安排亲朋好友,需要谈论婚礼的流程,需要两个家庭的协商,并非是身体累,而是心累。
而这一次,顾青倒是没什么太大的感受,丁家是完全同意两人的婚事,甚至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
顾青也是请教了人,然后直接按照流程走,并没有太多的协商,只要是有钱,再加上他的名,事情都会好办很多。
至于这闹洞房,自然也是意思意思,吴显、汤世懋、顾学州、徐杰等人主动站出来,为顾青挡酒,让气氛热闹起来。
顾家村这边也都是尽量配好了丁家人,不至于落了顾家村的面子,便是顾二爷一家子老少,也都特意告假,参加了这一场婚礼,陪着丁家来人。
这一夜,自然是不为外人道也。
第二天早上,新妇就坐在了梳妆台前,开始盘起来黑发。
顾青随之醒过来。
在丁清璃带过来的丫鬟服侍下,更衣、洗漱、束发,说起来,穿越九年,这还是第一次享受有着丫鬟的服侍呢。
等到两人都收拾好了,丁清璃红着脸,羞涩地收好床上染红了的白布单之后,才出了房门。
顾老三、顾陈氏那是喜不自胜,看着丁氏,越看越满意。
“爹、娘、阿姐、姐夫。”丁氏上前施礼。
顾陈氏连忙上前搀扶着丁氏,欢喜地说道:“以后便是一家人,顾家没有那么多的礼节,不必那般讲究。”
“这也是青儿的话,他不太喜欢……。”
顾陈氏拉着丁氏聊着家长里短,相当于是告诉丁氏,顾青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后该怎么相夫云云。
众人到了旁边的院子,又拜了顾老大、老柯氏等,一家二十三口,前往顾家祠堂祭祖,上告先祖,顾家后辈娶妻,丁氏也要上族谱的。
第三天,顾青携礼陪丁氏回娘家,丁家的嫁妆里面,就有一辆马车,还配了车夫,跟着丁氏过来的还有一位管事儿、一位嫲嫲、两个丫鬟。
丁家这边是能到的人都到了,办了一场盛大的宴席,专门招待顾青。
也算是大礼。
吃饱喝足,丁毅拉着顾青到了书房那边下棋,实际上,是打算给这位新晋女婿一笔钱,让他去京师买房。
意思也很明显,丁家还有一点儿家底,愿意给顾青铺路。
这些年来,丁家都没出过一位进士,都是考了三十多岁,从此就一蹶不振,不远继续考。
顾青如今作为丁家的女婿,也算是半个丁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