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个申时行,平日里看起来好说话的一个人,竟然还有如此这般气魄!
而潘晟也站出来,躬身道:“圣上,臣也以为,考成法当改,不然,长此以往,朝野上下之官吏,只为考绩而作为,并非是一心为民、一心为国也!”
“考成法原本只是为了监督官吏,防止庸1政1懒1政之官吏而设置,可推行数年,到如今,已经变了味儿。”
“臣以为,考绩要有,但如何考察,当从长计议。”
等申时行这边的官员们都站出来,表示要改,张四维的人也还在想着,申时行到底要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站出来,直接躬身道:“圣上,臣以为,考成法推行至今,既然已经不能履行其职责,不能监察百官,便是改,也已无从下手,不如废止!”
你想要以退为进?
那我就让你退一个干干净净!
张四维站出来,表示废止,这个信号释放出来之后,跟在他后面的官员也有不少。
都表示,既然考成法成了弊政,那不如废止,恢复原本监察百官的制度。
也就是沿用旧制!
申时行这边自然也有准备,考成法是有弊端,但是不至于直接废掉,这些年来,得益于推行考成法,才使得政吏清明。
若是直接废止了考成法,到时候地方上的官吏,因为属于监察,从而慵懒,不去作为,又该如何?
不以考绩,如何能够判定官吏是否作为?
双方直接在朝堂之上吵起来了。
朱翊钧看了看站在后面的顾青,发现他似乎睡着了一样,对于朝堂之上的争吵,是一点儿也不在意。
“够了!”
他当即拍了桌子。
原本热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朱翊钧也看出来了,申时行似乎想要以退为进,主动承认考成法的弊端,然后进行改良。
这样一来,考成法依然存在。
新政就还是新政。
“张卿所言,朕以为颇有一些道理,既然此法成了弊政,继续推行下去,也是害人害己,不如废止!”
朱翊钧这话一出。
整个朝堂之上都是出奇的安静,只剩下了某一些人粗重的喘气声。
朱翊钧一开口,那就相当于是要定性了。
同时,也直接表露了他的心思。
新政恐怕施行不了多长时间,就真的要被废止,就看,最后能够留下多少了。
是全都废了,还是废一部分,保留一部分。
申时行也是心下一惊,后背冷汗直流,同时,心下也是回忆起顾青所说的话。
只觉得自己已经是无力回天,必须要想办法,走另一条路了。
那就是想办法哄好万历帝。
朱翊钧一开口,大家也就没话说了。
原本,许国、沈一贯等人打算针对新政开始下手,却不想,申时行直接抢了先,还直接抢了他们的风头。
不过嘛,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小皇帝似乎对张居正多有不满。
那就好办了!
早朝结束,朱翊钧并未留下顾青。
在这件事情上,朱翊钧有着自己的一些小想法。
没过多久,万历帝朱翊钧的圣旨就拟出来了,考成法存在诸多弊端,容易让官吏们只看中考绩,而忽略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当废。
条件找的十分充足,也十分合理。
毕竟,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也确实是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这一封圣旨其实也直接抹除了考成法这些年的功劳。
要是没有考成法,就大明现在这个样子,肯定是早就挺不过去了。
官员们一个一个大捞特捞,而边关之地,蒙古贼兵和女真贼兵也是越发猖狂,再加上还有一个倭寇。
大明能够挡得住这些外贼吗?
张居正的考成法、保甲法等等,以及鉴定地让戚继光为帅,相当于是攘外安内了。
可惜,朱翊钧开了想要清算张居正的心思,而那些被张居正打压的官员,则是趁着这个机会,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疯狂报复。
“朝阳,圣上当真就一点旧情也不念吗?”申时行是真的想不明白。
张居正明明是大明的功臣,是大明的贤臣,怎么就被万历帝给厌弃了。
顾青自然不能直接说出其中的理由,毕竟,人心是复杂的。
谁知道,朱翊钧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就没有念着张居正的一点儿好?
为何会厌弃张居正到想要鞭尸泄愤?
大家都不是朱翊钧,自然体会不到当事人的真正心思。
顾青回道:“大人,还是早做其他打算吧。”
申时行叹了一口气。
旁边,他的儿子,申用懋则是若有所思。
或许,作为少年,他或多或少能够理解当今少年皇帝的一些心思。
申时行开口道:“倭寇那边的战报,也已经送来了,倭寇的反抗很强烈。”
“西洋那边的支援虽然到了,可是面对陆地上的那些倭寇,他们派出去的好几支探查小队,都被拦住了。”
“如今,想要找到银山,就必须能够彻底打败倭寇,在那岛屿的西南之地稳稳地安营扎寨。”
“我们也已经做好打算,奏请圣上,由戚帅带队。”
顾青点了点头。
这是他的一步棋。
抢回倭寇的银山之功,必定要属于戚继光。
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戚继光和历史上一样,被张居正一事影响,从而被抽调会关内,郁郁而终。
没了戚继光的北关,女真趁势而起。
如今,戚继光去抢银山,这北关,也需要一个人。
而此番带队前往倭寇岛屿,支援李将军的人,则是张四维举荐的宁夏总兵张臣。
说实话,海军总兵必定是要会水战,甚至是会水的。
让一个常年镇守西北之地的总兵,跑到东南成为海军总兵,这个做法,就可以看出来,如今的大明是个什么样子。
张四维等人为了提升实力,拉帮结派,已经是什么都不顾了。
很显然,他们也想要抢夺搬运银山回大明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