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太阳会不会有燃烧殆尽的那一天,我想……应该是有的。”
“但是太阳很大很大,它就有很多很多的燃料,这些燃料一直在燃烧,等到燃烧殆尽的那一天,也应该会非常遥远吧。”
程绍点了点头。
这个解释还算是能够接受。
顾青则是又问起了第二位学生,他站出来之后,问道:“大人,请问大人还会继续写《四大名捕》这本小说吗?”
看来,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少年慕艾,也都向往江湖。
顾青回道:“应该不会,这本书算是开了一个先河,为小说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流派,一种新的写法。”
“我把这种小说,称之为武侠。”
“这种小说完全就是虚构的,因为这个世上自然不可能真的有摘叶杀人的武学,也不可能有踏雪无痕的轻功。”
“写此小说,不过是为了图一乐。”
再过几年,就会有人写出一本《西游记》,开启神话流写法。
可惜,等到了清朝,因为文1字1狱的关系,原本应该会出现井喷式发展,就好像是唐诗宋词一样,会有很多很多部小说出现的时代,直接被掐灭了读书人创作的空间。
什么明曲1清1小说,清1朝时期又有几本名著?
顾青继续道:“我倒是觉得不管是谁,只要是会识字读书,只要是你能想象出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能够让人喜欢的故事,你们也可以动笔,去写一写。”
“便是不会写虚构的小说,那也可以如本官一样,研究一下货币,写一本《货币论》,你们也可以研究一下白盐,研究一下丝绸,研究一下西域丝绸之路,研究一下……,然后也能自己写一本《白盐论》、《丝绸论》等书籍。”
“总要让自己读有所得嘛。”
一众学生也是心思一动,连忙躬身施礼道:“多谢大人教诲。”
随后,又有学生问起顾青,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的看法。
这种涉及到明朝有名的大儒,以及如今流传比较广的心学,其实多少有一点儿像是挖坑了。
毕竟,顾青如果说的有一些问题,甚至是贬低了心学,就会成为心学弟子们的仇人。
可若是顾青抬高了心学,那就会被人当做是心学子弟。
好在,顾青其实早就回答过这种问题,直接泛泛而谈,以辩证法的态度来看待王阳明的心学。
直接开启了长篇大论,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以及王阳明从小生活的环境,以及王阳明的人生阅历等等。
讲述了王阳明领悟心学的前提条件,然后又根据后来王阳明的所作所为,直言就算是领悟了心学的王阳明,也是一个人。
如今,王阳明的心学对于大明的学子们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心即理’的说法。
算是给这一代迷茫的读书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所以,等到万历十二年的时候,在天下学子的抬举之下,在一众心学弟子们的吹捧之下,王阳明从祀于孔庙。
当然,以他的赫赫战功,还有他能够提出致良知的理念,也算是理所应当。
顾青的话,却也引得不少学生陷入了深思。
其实,真要说悟道,顾青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他们的道都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人生阅历息息相关。
这就是后来的心理学之中所讲述的成长心理学。
大部分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人的心性,他的思维等等,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先天的基因只能决定很小一部分,出生之后所处的环境则是决定了很大一部分。
当一个婴儿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内容。
这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是,同时,父母所生的第二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因为周边的环境肯定在变,而父母养育第二个孩子的心态和第一个也不一样,这个不一样,首先就是家中已经有了一个孩子。
如果,假定,让这对父母养育第一个孩子一样,家中也无第一个孩子,却养着第二个孩子。
那第二个孩子是不是就是第一个孩子,会不会和第一个孩子一样,拥有着一样的心理,一样的思维,一样的人生?
可这种假定并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
但是心理学家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实验,做出了不少决定。
而这,其实也就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理论。
说白了。
在中原之地的古代,先贤们所言的一些道理,就和心理学不谋而合!
中原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那不是一般的深厚,随便翻开一位先贤的传记,看一看其发表的一些言论,就能够发现,能够被人认可为圣人的,那绝对都是名副其实。
顾青也是依靠着这种文化底蕴,才能在这时候胡咧咧。
毕竟,真要是顶级网络键盘手来到了这个时代,坐在了顾青的这个位置上,能够在一个时辰的时间内,把这些学生给忽悠瘸了。
顾青一上午都在给这些学生讲述那些个道理,等到了下午,德州的一些名儒都闻讯赶来。
一下子到了两千人左右。
德州这地方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州城,整个州也有不少人口,有着这么多的读书人,也并不稀奇。
在明朝,寒门子弟读书也并不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难就难在科举考试上。
一两年考不中,普通家庭还真的没办法坚持。
这也得益于朱元璋等明朝皇帝,能够下定决心,在各地建立社学,也就是能够见面一部分学分,专门安排夫子教学的社学。
要知道,秀才都能领取一定的福利,高级一点儿的就能成为廪生。
那低级一点儿的,自然是可以大人夫子。
大明的进士不多,但是秀才应该是比较多的了。
而下午场就比较高级了,顾青也必须拿出一些真本事,才能和这些名儒们坐在一起论道。
好几位,那都是奔着顾青过目不忘的能力来的。
就想要亲眼见识一下,拥有着过目不忘能力的顾青,到底有多强大,又到底读了多少书籍。
而顾青的表现,那确实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折服。
可以说,在见识上面,顾青绝对算得上是第一位,顾青甚至是能够当场弄一些小实验出来,就好像是变戏法一样。
什么小孔成像,那都是最简单的手法了。
等到了第四天,还有人堵在了那客栈外面,想要和顾青探讨一下文学。
顾青自然是以家中阿耶、阿奶还在等着,父母也是翘首以盼,希望自己能够早一些启程,早一些回家,侍奉长辈。
孝道在大明也是十分重要的,不然,张居正的‘夺情’也就不会闹的那么严重。
大家一听,自然是不好意思继续留着顾青,只能是依依不舍地拜别。
希望顾青回京路过德州的时候,能够再歇歇脚,大家一起坐而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