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当真能够弄出来,可以建造你所描述的那般琉璃高阁?”
六百万两白银被戚继光和顾青从倭寇岛屿带回大明,多多少少也是要进一些数目到皇帝的内库。
万历帝朱翊钧的内库钱财也就越来越多了。
男人嘛。
有钱就变坏。
万历帝朱翊钧有了钱,就想要干点儿什么,和大部分的帝王一样,有钱就想要修建宫殿,让自己住的更舒服一些。
所以,他对于顾青当初描述的那个什么琉璃高阁很感兴趣。
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框架,可以承受非常大的大风,再用玻璃作为窗户,这样一来,太阳光就能够照射进去,让整个房间都非常明亮。
关键是,这种牢固的建造方式,可以建造一座九层的高阁。
万历帝朱翊钧就很希望,能够在皇宫里面把顾青所说的琉璃高阁建造出来,住进去试一试。
顾青也在淮北皇家造船厂督工回来之后,也确实是在着手准备这一项的研究。
只不过,他的那点儿理科知识,根本就没办法直接下手。
煅烧石灰石。
用的是什么样的炉子,又该怎么煅烧,煅烧之后,得到的灰渣,是不是就是水泥灰。
这些他也都不知道。
只能是,先召集一些工匠,然后按照高炉炼铁的那种高炉,建造炉子。
保证炉子里面的温度非常高,能够把石头烧成灰。
水泥也肯定不是只煅烧石灰石那么简单,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材料加在一起。
至于到底是哪一些材料,顾青不清楚。
不过,可以一个一个去试。
要是不去试,肯定是什么都搞不出来。
要是去一个一个试了,说不定还真的有几率把水泥灰给烧出来。
面对万历帝朱翊钧的发问,顾青自然是坚定地回道:“圣上,臣看过一些书籍,特别是《天工开物》等书里面也提到过。”
“臣打算试一试,若是不试一试,肯定是烧不出来的,而试一试,一次不成,那便两次,两次不成,那就三次,总有一天,会烧出水泥灰。”
万历帝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嗯,你乃是太祖所赐良臣,朕以为,你一定会成功!”
顾青连忙道:“有圣上吉言,臣相信这水泥灰一定能够烧出来!”
他也希望能够快一点把水泥烧出来,早一点儿用上,也能改善一下大明现在的经济状况。
虽然他已经算是成功转移了万历帝朱翊钧的视线,让他盯着倭寇岛屿上的那座银山。
但是随着如今大明海战的胜利,西洋人又是远洋作战,无法对大明形成实质上的威胁,而倭寇也被大明和西洋联手给打的元气大伤。
也就相当于是大明直接捡漏,成功占据了倭寇岛屿上的那座银山。
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万历帝朱翊钧肯定是又有一些无聊了,必须要想办法,继续转移他的注意力。
等到时间长了,他心中对于张居正的恨意,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被抹平。
所以,为了不让万历帝朱翊钧无聊,顾青在研制水泥的同时,又开始写书了。
这也是哄一哄万历帝朱翊钧的重要技能,不能把这个技能弃之不用啊。
那多浪费!
不过嘛,不能写武侠类小说,有一本《四大名捕》就够了,如今书局之中也出现了好几本,模仿着《四大名捕》写武侠类小说。
有几本写的还像模像样,谈不上多精彩,却也出现了一些武功和招式等等。
算是开始慢慢地填补《四大名捕》之中所写的那个江湖,甚至是一经出现了五岳剑派这个设定。
不得不说,大明时期的文人们,那都是苦读几十年,肚子里面还是有一些墨水的。
顾青开创了武侠的先河之后,不少人都开始跟进,而写书赚取一些稿费,补贴一下生活,还是非常划算的。
毕竟,他写的《算学新解》、《货币论》和《浑天新解》的专业性实在是太强了,不太好模仿啊!
而《四大名捕》一经问世,便是在这大明万历年间,直接掀起了一股武侠风。
特别是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已经被读书人奉为圭皋!
而这种和《水浒传》差不多,看起来似乎是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实际上,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等事情,写起来,似乎也比较得心应手。
毕竟,读书人也都是饱读史书,对于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了解的都比较深刻。
便是《水浒传》,那也是半真半假!
梁山泊上没有一百零八好汉,武松也不可能醉酒打虎。
所以,完全可以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期,最喜欢的一些历史名人,来写出一本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
最关键的是,能卖钱啊!
读书人写书,又不是真的经商,怎么能说是从商而与民争利呢?
再说了。
普通老百姓也不识字,根本就不会买书看,故此,怎么能说是与民争利呢?
法1无1禁1止1即1自1由!
大明律上也没有写出来,读书人不得写书卖书!
所以,这段时间,各种类型的武侠小说,充斥着书局的书架上,也都是良莠不齐,只有两本,可以称得上是精品,能够让读书人买来看一看。
顾青拿出了被锁起来的一个本子,上面则是用简易数字,写出来的密码本。
没办法,这种记录才不会被人看明白,成为了一个把柄。
便是有人真的来偷偷打开他的箱子,找到了这个密码本,也只会当做他无聊写出来的简易数字罢了。
这个密码本自然是顾青所写的一本人生规划书。
上面写着的都是他应该做什么,以及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上的一些内容。
还有他还能记得的天启年、崇祯年的一些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