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排练室,秦晔把清淡的夜宵减脂餐推到一边。
又一颗润喉糖被他咬碎在齿间,薄荷的凉意让他微微蹙眉。
“原曲的江南韵味不能丢,”池越调出新的工程文件,屏幕的光映在他专注的侧脸上,“但要让它呼吸到这个时代的空气。”
他伸手按下几个琴键,清澈的音色突然变得空灵,像一滴墨落入水中缓缓晕开。
“如果完全去掉琵琶和三弦,会不会失去水乡的底色?”
秦晔盘腿坐在地板上,手里转着一支铅笔,笔尖在《太湖美》的歌词本上划出几道痕迹。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反复哼唱着"水上有白帆"那句歌词,眉头紧锁。
“琵琶可以保留,但不用传统轮指——改成颗粒感的MIDI触发,像雨滴打在金属板上。”
说完这句话后,他又哼了几个音,手指在空气中模拟弹拨动作。
老白翻着原版乐谱:“吴语咬字得保留,这是灵魂。”
他在"太湖美呀"几个字上画了圈,“副歌的'太湖美呀太湖美'太甜腻,观众的审美口味已经变了。”
秦晔的铅笔停在纸上,留下一个深色的圆点。
“那就重构副歌部分。”池越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他调出记事本,屏幕的光映亮他微蹙的眉头,“保留'月亮'和'河水'的意象……”
他的声音渐低,陷入思考。
秦晔掏出手机播放《太湖美》原版,琵琶引子像一滴墨落入水中。
窗外突然下雨了,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恰好和秦晔刚设计的琵琶MIDI节奏同步。
陈子航笑着举起手机录音:“这算不算是太湖的reix?”
秦晔抬起头,雨水在窗上投下的光影在他脸上流动。
他轻轻哼起修改后的旋律,声音很轻,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池越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等待着某个恰到好处的节拍。
最终的主歌保留了原曲的骨架,却在合成器pad音色的晕染下,化作一片朦胧的水下声场。
副歌里苏州方言的吴侬软语被巧妙地融入了乐府音调,秦晔跟着旋律轻声哼唱,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
他的嗓音时而清亮如月,时而低沉似水,锁骨处的银链随着呼吸微微晃动,在月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
唱到“桨声灯影朦胧夜”时,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打着拍子,指甲上还残留着上次演出时的黑色甲油。
“……月落乌篷听流水/啊橹摇星碎/春风棹舟回……”
这个版本像是把江南水乡揉碎了又重组——合成器构建的现代肌理下,雨声、摇橹声的环境采样若隐若现,底层却铺着一层工业感的底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