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进,他们认为他可能会追问诱饵部队的具体人数、装备以及出发时间等细节。他们商议后决定,对于这些问题,要模糊处理。可以说诱饵部队的人数是根据战场形势临时决定的,装备也是尽可能地精良,出发时间则是在激战正酣之时,具体的时间已经记不太清了,以此来搪塞李进的追问。
对于柳毅,他可能会关注粮草的消耗和兵士的伤亡情况。他们决定,在回答粮草消耗时,要强调为了支持诱饵部队的行动,我们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同时,由于战争惨烈,兵士的伤亡也十分惨重,许多粮草都用来救治伤员了。而对于具体的伤亡数字,就说目前还在统计之中,暂时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
对于公孙度,他肯定会借机发难,质疑杨帆的指挥能力。他们商议后决定,当公孙度提出质疑时,关将军、张将军等人要挺身而出,为杨帆辩护,讲述杨帆在作战过程中的英明决策和身先士卒的表现,让公孙度无机可乘。
经过几个时辰的商议,一个周密的方案终于制定完成。杨帆看着四位谋士,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有了这个方案,他们一定能够顺利地应对李进、柳毅和公孙度的追问,渡过这次难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杨帆等人整顿了一下行装,便朝着玄菟郡城走去。城门处,李进、柳毅和公孙度早已带着一众官员等候在那里。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帆等人,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探究。
杨帆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带着关将军等人朝着李进等人走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开始。
李进上前一步,拱手问道:“郡守,此次与乌桓骑兵作战,情况如何?为何不见其他兵士归来?”
杨帆按照事先商议好的方案,神情凝重地说道:“此次与乌桓作战,可谓是异常艰难。乌桓
骑兵来势凶猛,我军虽奋勇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在激战过程中,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我们派出了一支诱饵部队,引开了大量的乌桓骑兵。”
他顿了顿,眼中流露出一丝悲伤:“这支部队的兵士们都非常英勇,他们明知此去凶险,却依然义无反顾。他们出发时,都立下了军令状,誓要完成任务。可惜,在引开乌桓骑兵后,他们便与我们失去了联系,至今杳无音信。”
柳毅皱了皱眉头,问道:“那诱饵部队有多少人?他们的装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