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小李)说:“肯定是四爷射中的!”
王天一(老王)说:“不一定吧,我感觉像是我或者阿瑛射中的。”
瑛代说:“是谁射中的我不知道,但老王和四爷应该都没有射中。”
宁楚格说:“我觉得是老王和小李之中的一个人射中的。”
最后李玉笑着说:“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五个人只有三个人猜中了,现在大家能猜出是谁射中的吗”
眼见其它两队选手都一脸懵懂,弘历一副看好戏的表情,容音嘴角挑了挑,轻声在苏静好耳边说:“静好,你怎么看?”
“我不太懂射箭,但从人情方面分析,应该是那位黄带子四爷射中的,”苏静好皱了皱眉头,“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是啊,大多数人估计都是这么想的,这题看似简单,其实内藏陷阱啊。”容音边说边走到石桌前,用手轻轻拨了拨放在桌子上的“月露知音”古琴,声音犹如山泉叮咚,赞道:“不愧是千年的古琴。”
弘历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容音,“这位格格猜到了吗,我们五个中究竟是谁射中了大雁?”
“从大家的态度和您的反应来看,这只大雁是四爷您射中的……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容音半开玩笑地来了个大喘气,然后认真的开始分析:“五个人中只有三个人猜中了,大家说的话中只有四爷和老王两个人被提到三次或三次以上。假设是四爷射中的,那么只有四爷和小李两个人猜对了。如果是老王射中的,那么就有四爷,老王,阿楚三个人猜中了,符合题目给出的条件,所以答案是老王射中了这只大雁!”
弘历起身鼓掌,李玉急忙说的:“没错,这位格格的答案和分析都是正确的!所以我宣布,本次灯谜大赛的优胜者就是你们这队!”
“太棒啦!”容音高兴地振臂高呼,一向矜持文静的苏静好也忍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一把抱住了容音。
当容音和静好还沉浸在获胜的喜悦中的时候,弘历背着手,踱着方步来到容音面前,好奇地问道,“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假如没有那五句话的提示,只凭当时的场景来猜,你还会认为是老王射中了吗?”
看容音肯定地点了点头,弘历挑了挑眉头:“怎么,在你眼里,我的射箭技术比不上老王吗?”
“是的,我也曾学过骑射,凭我的感觉,老王无论是在出箭速度,还是射箭的力道和精准度,都比您稍胜一筹。”容音面无惧色,实事求是地说道,随后话锋一转:“但这不要紧,汉高祖(刘邦)曾经说过,论运筹帷幄,他不如留侯(张良),论治国安民,他不如萧丞相(萧何),论领兵打仗,他不如韩将军(韩信),可是他却能让这三位人中豪杰都为他所用,最终成就帝业。您的这几位手下都各有所长,作为主子,您不需要样样都比他们强,而是要正确地引领他们,让他们人尽其才。就像这次灯谜大赛,看起来都是他们几位手下操持的,可是一切不都在您的掌控之中吗?”
弘历微微一怔,眼中对容音的欣赏又多了几分,他走到石桌前,双手捧起“月露知音”递给容音:“格格不仅才貌双全,而且眼界和见识都非普通人所比拟,宝剑赠英雄,好琴送才女,这把‘月露知音’的古琴是我多年的收藏,就交给你了!”
容音含笑接过古琴,看到弘历在琴上题的诗,柔声念道:“月露与琴,是一非三,灭分别相,成无底篮,元酒既淡,尺帛浑素,谁知音者,唯问月露。看来四爷也是爱琴懂琴之人,您放心,我会好好收藏这把‘月露知音’的。”
李玉很及时地给弘历一个眼神,弘历知道他该回宫了,有些不舍,就明知故问道:“在下元寿(注2),敢问格格尊姓大名?”
“见过元寿阿哥。”容音行礼道:“小女名叫容音,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
苏静好从李玉等人手中接过桐木琴盒,走上前帮助容音将“月露知音”仔细收好。望着容音抱着琴盒离去的倩影,弘历竟有些愣神,作为深受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器重的皇子,在他之前十六年的人生里,见过各式各样的女子,其中不乏名门闺秀和才貌双全者,他也不止一次的动过心,然而容音仿佛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他不止是动情,而且罕见让他生出“举案齐眉至鬓白”的念头。
弘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位叫容音的少女能获得他以对人要求严苛而闻名的皇阿玛和十三叔一致的青睐和赞赏。
注释:1 王天一为《延禧攻略》原剧人物,曾担任宫廷侍卫,是乾隆小时候教骑射的谙达,在乾隆查证生母事件时出现。
2 元寿是乾隆皇帝弘历的小名,在弘历成亲之前一直使用小名;因为弘历这次出门系了“黄带子”,已经显示了皇家身份,所以自我介绍只需介绍名字就行了(虽然他掩饰着的只说了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