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前两周买了摩托车,全村的人又来他们家放鞭炮,吃了一顿流水席,大家都羡慕得紧,这做生意才一两隔月,就开起来了摩托车,向家真的厉害啊。
不过,听说那啥,人家向蔚考试考出了万元户,一时间,村子里倒是掀起了“读书潮”,主要就是大人监督孩子写作业读书,换以前孩子们回来的都是撒欢的玩儿,要到开学了补作业,家长都不管的,全靠孩子自觉,做不完到学校老师就会体罚,反正不会找家长,从某种角度说,这时代的老师“热爱体罚”也有一定道理。
尤其是还有一些家庭觉得女孩子读书无用论的,也逐渐改变了想法。毕竟,读书有没有用,大家眼睛都看得见啊。
向家的有些亲戚还送了一些钱来,虽然向家不缺钱,但人家送来毕竟是人家的心意,有给50的,最多还有给100的。
村里人都不知道向家发财的真正大头其实是股票,向家人都低调,这事儿不能宣扬,一定要保密,不然就闹大了。
然而“实力不允许他们低调”,在向蔚的建议和强烈要求下,向家做了一件让村里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向家把自家的土地和别家换了换,全部都集中一起,这不难,如果遇上别人不愿换或故意刁难的,给点钱就可以了,反正按照向蔚的意思是一定要换到一起来。
这一季的农作物收割之后,向蔚建议父母不要种地了,但并不是要土地荒芜着,而是全部种成了果树。
M县,在过十几年,会成为水果之乡,大部分人都种水果,盛产橙子,李子,桃子,橘子还有葡萄,当然勤劳的家庭还会种点西瓜,向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希望父母太累,他们要做生意,家里也没有劳动力,所以,全部种成了橘子树,之所以种橘子树有两点,第一,方便以后嫁接成其他果树,比如橙子;第二,好打理,前阶段并不需要太多精力,种植下去,每年拔拔牙芽,修修枝,等着长大,过两年挂果之后再打理。
对缺乏“劳动力”的向家来说最合适不过的。
至于上缴给国家的额“公粮”,简单,交钱就是。家里吃的,父母如果愿意种一点就种,不愿意随便买点就好了。反正,房前屋后就是土地,除了不能种水稻,吃的小菜也不需要购买的。
这时代的M县的土地不值钱。
————————————————
天一中学,向蔚和夏一冉一个是高中部一个预科班,两人分别在不同的寝室,向蔚考虑良久,终于还是忍住在外面租房子的念头,他不能时时刻刻黏着夏夏,夏夏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他要学着在这个社会上去接触,若是天天和他在一起,对他的成长也不利,他能做的,就是给到夏夏足够的后台支持,让他在那一拨同龄人中,活的自由自在。
夏一冉住的四人寝室,这些孩子个个都家里有钱的,没有钱的也不会进天一的预科,并且他们父母的教育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因为他们能接受孩子在艺术的道路上成长。夏一冉很快就交到了朋友。
事实上,上一辈子的夏一冉也是这样,就算没有向蔚的出现,再过大概半年,夏一冉也会摆脱他那个家,脱离那些阴暗,很快就成长起来。
他是那么耀眼,进了天一预科,很快就和一帮人打成了一遍,漂亮大方有钱还有个传说中的状元学霸哥哥的夏一冉,谁想不开和他过不去。
向蔚帮他铺好床,叮嘱一番,又请了全寝室的人吃了一顿饭,事情办妥之后就才回到自己寝室。
来县城上学,有一件事情对于向蔚来说,让他极为“意外之喜。”
那就是他们天一的每个寝室都配备了电话,当然,是IC电话,需要购买卡才能打,但接电话是免费的,不愧是私立学校,这就是贵族学校的好处了,这一点,连县城老牌的最好的眉中都没有达到这个条件,现在也只是每栋楼阿姨那里装了一步电话而已。
那也正常,天一里面很多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正儿八经考进来孩子也就占了三分之一而已。
有了电话,他就不用隔三差五的跑翻译社了,因为袁二群留有人在上海,有消息就会打电话回来,向蔚有请他们帮忙盯着股票的动向。
※※※※※※※※※※※※※※※※※※※※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