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正在擦黑板的一个女生下讲台,走过来跟杨清和说:“同学,左边倒数第三排中间有位子,你去坐吧。”杨清和这才把目光转到那里仔细看了下,倒数第三排五个位子只坐了三个人,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左边坐着一个男生,右边坐着两个女生,因为位置远,后排的人坐的有点密,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见中间还有两个空座位。
杨清和感激的跟那个女生道了一声谢后,朝后面走过去。
杨清和从那个男生的一侧进入座位,坐在男生邻座。她想着,这男生一个人坐,肯定不会和不认识的人说话。结伴而座的女生上课开小差的概率较高,她不喜欢上课时听到别人聊天。她坐定后,从书包里拿出刑法学课本和作业纸,又拿出来一本这几天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她打算趁这节课写完刑法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把这本小说看完。
钱老师刚进门,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杨清和看见刚才给自己指座位的那个女生正朝着后面走来,该不会是同排吧,杨清和想,果然那女生走近了,坐在同排另一侧的两个女生站起来给她让路。那个女生坐在了她右手边的位子。杨清和闻见一阵馨香。她头一次在选修课上认真听老师点名。往常当点完自己的名字后,她便不再听老师点其他人的名字了。但是今天她在答完到之后,忍不住留意了一下坐在自己旁边那女生的名字。
这老师果然受欢迎,他把诗经跟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告诉同学们,古代男女双方要想那必须得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经过六礼才能缔结有效婚约。古代的男子要是看上了哪家姑娘,去女方家中打探消息时会这样说:“大爷,您家妮儿多大了啊?”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杨清和也觉得《诗经》变得可爱起来。
她认认真真做完了刑法老师安排的作业,翻开小说看。看到精彩或是有好句子的地方,便记录在她夹在书里的几张纸上。她从不在借来的书上乱涂乱画。
“你也喜欢看马克.李维的小说吗?”
杨清和抬起头,是坐在她左手边的那个女生在询问她。她扎着头发,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杨清和发现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
杨清和这才仔细看了下书前面作者的名字,中文名是叫马克·李维,她回答说:“我并不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只是在书架上看到,就借来看了。”她只看了这本小说的前面几章,只觉得这本书的故事讲的清楚,具体作者是谁她还真没细看。
那女生笑着点了点头,再没说话。从刚才老师的点名中,杨清和听见了那女生名叫“li yin yi”。
这节课第二小节快要下课的十几分钟,钱老师结束了课程让同学们自习。他在教室里转,边转边看同学们在干什么,有时还跟几个学生聊几句。看到老师快要走到后几排的时候,杨清和把小说放到了桌子下面,在作业本上把黑板上留着的板书往本子抄。老师停下来对着“li yin yi”说让她下课后把多媒体的钥匙交到三楼休息室。杨清和因此猜想,“li yin yi”应该也是文学院的。
下课后,杨清和随着拥挤的人流走出教学楼。刚下课的这几分钟,楼道里总是很拥挤。好不容易出了教学楼,她突然想起那本小说好像被她遗忘在了桌下,她把书包打开确认,果真没有,她又折回三楼。
杨清和后来觉得要不是这本被她忘拿了的小说,她是没有机会跟李昕益认识的。她真心感谢这本小说,为此后来又把这本书重新看了好几遍。这本书是《偷影子的人》。
等杨清和返回教室的时候,教室里还留有几个人在收拾书包。倒数第三排的位置,那个叫“li yin yi ”的女生还坐在那里。她走过去找那本书。
杨清和走进了才看见那女生正拿着她忘拿的那本书在看,具体说是在看她抄下句子的那几张纸。可能是看的太认真,那女生都没发现右侧有人走过来。等杨清和走到座位上,li yin yi才发现,她抬起头说:“我就知道你会返回来,你写的字真好看,给你。”她把书合上递给杨清和。
杨清和看着她温声说了句:“谢谢!”拿了书转过身走下台阶。刚走了几步,她想了想,又转过身向那个女生走过去。
“同学,我们认识一下吧,我是法学院二年级学生,我叫杨清和。”她的声音听着很清晰很大方。
“我也是二年级学生,文学院,李昕益。”那女生就这样笑着把自己介绍杨清和。
这是杨清和头一次在组织体外主动认识别人。往常,她结识别人的方式,无非因为大家在同班或同级,或是在同一个社团里。她从不主动跟不认识的人搭话,李昕益算是第一个。
杨清和下班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她与李昕益的相识过程,嘴角挂起淡淡的笑,感叹命运的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