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吴三桂说罢,江浩接过话道:“我过来后,表姐还把我叫去单独问话,问二哥你这几日是不是每晚都回江宅安歇,有没有夜不归宿的时候,问得颇有些古怪。”
江河闻言,也是不由有些奇怪,这个大表姐怎么还关心起自己私人生活了。心中古怪了下,他问道:“那你如何回答的?”
江浩道:“我自是照实回答,说二哥你这几晚都是夜夜回来的,并不曾夜不归宿,也就是比我回去的晚些。”
江河点点头,把手中所牵的马缰绳交给身旁的岳子明,道:“那我去瞧瞧,看我们这位大表姐今天又发什么脾气。”
随后又向几人拱拱手,便先一步告辞而去。
他们准备在鲍园中举办的诗会,主场地便设在鲍园内占地最广的花园中。前些日的汪园诗会,主场地也是同样设在花园里。
率先进了鲍园大门后,江河便直趋后花园而去。这几日为了帮他们筹办诗会,鲍月娇已是改为了下榻在鲍园中。
鲍园后花园里靠南墙根处,有一座专门搭建的约三尺高高台,这却是一座专门的戏台。
因鲍老夫人爱看戏,所以鲍园中却是专门建了这么座戏台,甚至鲍家还为此私人组建养了个戏班,也在城中对外演出。
徽州城内,便有一家专门的鲍家戏园。不过这个鲍家班,更多时候却还是专门在鲍园里给鲍老夫人与鲍家人唱戏。
不止鲍家有戏班,汪家也养有一支专门的戏班。
汪家的那个汪道昆,甚至还亲自编写过《五湖游》、《洛水悲》、《远山戏》、《高唐梦》等杂剧。荣归养老之后,更是亲自在家中指点自家的戏班排戏。
倒是其余三家,并无这个爱好,更没花大价钱专门养个戏班。
此时这座戏台上方,正扯着条横幅,横幅上贴着一块块裁剪整齐的菱形大红纸,以此拼凑为一条横幅,上书着“薪华诗会暨薪华月报创刊首发会”。
这自然是江河的建议与手笔,在没有打印机、喷绘机的年代,老式的横幅就是这般手工制作的。
上面的大字,江河则是请了方以智代笔书写。他自家知自家事,原身的毛笔字虽然也写的不错,但却谈不上有太高的书法造诣,也就是尚还工整。
而他自己前世虽然有点儿书法底子,但却是主练的硬笔书法,毛笔还真不擅长,练的不多。
鲍月娇此时便正在戏台上居高临下地俯视指挥着园中各自忙碌的下人们,远远见到江河赶来进了园中,鲍月娇先是睇了一眼,随后便冷哼一声,故作视而不见地转头他望,抬手指着旁边的一名下人,喝道:“你往哪儿呢,长没长耳朵,我刚说过的便忘了,那边!”
江河远远瞧到后,不禁心中暗想吴三桂等人果然没说错,鲍月娇今日的脾气显的比平日更大,动不动就挑错地喝骂下人。他从后花园院子口走到戏台处时,鲍月娇已是开口大骂了三名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