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诗词小道尔 擅诗者不重诗(1/2)

陈子龙与李雯听罢,都不禁生出惊讶之色,陈子龙忍不住问道:“如此说来,这薪华社创立,居然尚未有多久?”

一家尚草创未久的文社,居然便已经做下了这许多大事,实在是由不得他们不惊讶。

许文哲在报纸上所写的那篇关于《薪华月报》创刊,以及薪华社创立的文章,虽然写了薪华社创立的缘由,还写了“薪火相传,华夏永继”的社名由来,以及写了是在汪园诗会的第二日于江宅创立,但偏偏却没写创社的具体日期。

而方以智与黄澍在第二版上所写的那两篇关于汪园诗会的文章,虽然都有提了汪园诗会举办的时间,但陈子龙与李雯目前却都只是看了第一版,还没看到后面。

因此他们暂时都还不知这薪华社到底创立了多久,此时听谢五维提起,说今日是薪华社创立后的第一次诗会,那理应便是创立不久。

此时胡士荣听罢后,接过话来笑道:“这薪华社乃是前些日举办的汪园诗会后才成立的,为首的江河、方以智、黄澍三人,正是汪园诗会的前三名。这份《薪华月报》中便有提起此事,二位是还未曾看完吗?”

“确是。”李雯指着他们正看的第一版,“我们才刚看完这面。”

陈子龙听罢后,立即则翻过去看第二版,果然找到了方以智与黄澍所作的那两篇关于汪园诗会的文章。

报纸草创,江河一时间也无法要求太多,而且限于这个时代的条件限制,有些也根本达不到。所以关于新闻的三原则六要素之类,江河便根本没给许文哲、方以智等人讲过。

三人所写的文章,江河都是任由他们发挥,没有提出太多修改意见,以及强制要求满足新闻的原则、要素那些东西。

新闻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还能勉强要求下。三原则是真实性、价值性、时效性,前两个还能满足,时效性就完全不用考虑了。

在尚未发明出电报、电话与传真的年代,新闻很难做到保证时效性。也正因如此,江河真接就定位为是月报,没做日报或晚报,因为凭借现在的条件,很难做到。

月报的创作周期与时间最长,有充足的时间做各种工作。等到后面一切上了正规,创作与排版的速度更快后,可以考虑改版为每半月出一期,又或改成旬报、周报。但日报、晚报、晨报等,以眼下的实际条件,还是很难做到。

所以江河眼下也就没有要求更加正规,等到一切步入正规后,不妨再慢开始慢慢要求,一步步来。等后面步入正规后,做采访的记者也得培养起来,也需要更多涉及时事与新闻。

报纸对舆论的影响,还是要谈论时事,以及登载严肃权威性的新闻,否则只是一份文化类或娱乐性的报纸,对舆论的影响就小多了。

陈子龙翻到第二版后,与李雯一起匆匆看罢第二版上的内容,这才得知。薪华社创立至今,居然才刚满十日。

这时胡之荣又接着说道:“我与薪华十子中的江天一乃是好友,五维也与他相识。所以这次的薪华诗会,他给我二人都送了请帖。每张请帖可携三名亲友参加,我等能在此相遇,也是有缘,陈兄与李兄便随我们一同去参加汪园诗会,到时我引见二位与薪华十子相识。”

胡之荣是江天一确实是好友,两人是同年中的秀才,因在院试时坐的正相邻,故而结识。江天一前些日去绩溪探望朋友,便是探望的胡之荣。

胡之荣其实也是出身于绩溪县的徽商大族胡家,与汪汝淳的正室夫人胡氏是同宗同族。不过他跟江天一一样,也属于是胡氏的旁支子弟,与主家是关系很远的远亲。

两人有着相类似的出身,故而也颇有些同病相怜,更有共同话题。在院试之后,便结为了好友。

不过江天一现在的命运却是已经开始产生变化,结识了江家主支嫡脉的二公子江河,并被江河看中,认为族兄。也是因江河的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居然成为了薪华社创始人的薪华十子之一。

胡之荣在得到江天一随请帖给他送来的信中得知此事后,也是不禁颇为羡慕。

除了诗会的请帖与信,江天一还把自己那晚在太白楼得到的《薪华月报》样报一并寄给了胡之荣。而胡之荣也给表弟谢五维看过,所以两人在此之前,都是已是看过了《薪华月报》。

尽管许文哲那晚拿来的只是样报,与最后的定稿稍有些出入,但改动的地方也不大,基本便只是多了江河提议加上的一个汉历纪年。

其余各版面上的内容,是没有大动过的。所以胡之荣与谢五维之前看过的,也基本与陈子龙、李雯现在手里所拿的《薪华月报》一样。

此时陈子龙与李雯听罢胡之荣的话后,对视一眼,自是连忙行礼拜谢。他们正有意想结识这薪华十子呢,没想到就正好遇到了机会,自是不能错过。

读书人之间游学交友,互相结识,乃是寻常,他们也并不认为这就算欠了胡之荣与谢五维的人情。而且他日胡、谢二人若到松江,他们松江陈、李也定会热情招待,为他们引见松江当地的名士。

胡之荣与谢五维眼下也是刚在码头上下船不久,当下众人在码头上一起雇了辆马车,乘车前往南城门外的鲍园。

他们前往雇马车时,正好见到一匹快马从他们身旁驰过,马上的骑士后面,于马背上驮挂着两捆东西。

码头上人流较多,这匹马的速度也并不太快,只是策马小跑。双方交错而过时,陈子龙下意识瞧了一眼,却是眼力颇好地瞧到那马背后面驮挂的两捆东西,居然正是两捆《薪华月报》。

当即不由惊呼一声,大喜道:“居然是《薪华月报》送来了,来得正好,待我再去购得几份。胡兄、谢兄、舒章,你们且先稍候。”

那匹快马上的骑士,正是码头上其中一间报亭的售卖员,在报亭中的报纸即将售罄之时,便立即提前赶回书坊去取存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