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子。
似乎又是情景再现。
一如去岁。
依然还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今年的府试案首乃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学生。
不错,四十多岁了还是一个学生。
这在大明时期很常见。
便是和顾青等人一样,站在这后方,不愿意挤进去的,还有六十多岁的老者呢!
他们已经是年过花甲,若是贸然挤进去,说不得还会出现人命。
等到榜单传开了。
看热闹的人散了一些。
吴显、顾学州等人才挤过去。
顾青远远地看着吴显等人的神情,就能发现他们是否高中。
“吴显兄,恭喜了!”
顾青抱拳道了声贺喜。
吴显面露红光、嘴角微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说道:“都是顾青兄的功劳啊!”
这可是大恩。
若是顾青不教他们几招,今年的府试,怕是又要榜上无名了。
不过一会儿。
顾学州也挤了出来。
不用问,就知道他也过了。
“学州哥,恭喜。”
顾学州傻笑着。
“嘿嘿……。”
他们这一行,今年有两人高中。
吴显和顾学州。
而王远、王澄宗、徐杰又没能高中。
原本是有机会的,可惜,大意了,把自己的考卷给弄脏了,印了笔墨上去。
而王澄宗和徐杰则是没能发挥好,就算是顾青给他们开了小灶,可领悟能力还是差了一些。
又或者是说,徐杰想太多了。
原本按照顾青所讲述的方法来写,应该不会太差,可他非要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意思进去。
以至于写出来的八股文不伦不类,被否掉了。
吴显、顾学州随着五十位高中的府试学生一起,要去参加一场宴会,算是庆祝他们过了府试,成为了童生。
汪宗伊甚至是亲自到场,勉励他们好生地学习,将来可以成为大明之栋梁。
当然,他其实想要在这五十位学生中选一个人,引荐进入崇正书院,让其在崇正书院读书。
可惜,到场之后,一番面试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让他有那个心,写一份引荐信。
顾青给汪宗伊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就好比五岳归来不看山一样。
见识到了顾青的才学和稳重,见到了他的谦逊和明理,再来看这些学生,就好像是看到了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郎。
第二天,顾学州随着吴显等人一起回去了。
他终于是过了县试、府试,成为了童生,等到下一次的院试开始,他就能够跟着顾青一起参加院试考试了。
而顾家村,也算是又出了一位童生。
顾学州回到顾家村的时候,顾老头和顾二爷做主,拿出了积蓄,摆了流水席。
顾老大也总算是从祠堂中出来了。
这一年下来,他依然还是游手好闲,却也没干什么坏事儿。
在祠堂里面,读书、画画、睡觉。
每天到点了。
柯氏或者是顾学裕也会给他送饭来。
人还长胖了一些。
得知自家的长子过了县试、府试,也是高兴不已,连忙去祠堂拜了拜祖宗。
顾老头又喝醉了。
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放下了。
以后,也就不会有人继续乱嚼舌根子,说什么,顾青失足落井,然后龙王爷把顾老大和顾学州的文气给了他。
毕竟,顾学州现在也过了县试、府试,成为了童生。
他也算是养出来了三位童生。
若是能来一个秀才公,那便是极好的了。
顾青觉得自己若是开办一个学院,专门就针对科举考试来开课,就犹如前世的考公培训班一样,或许可行。
在大明,读书就是为了科举。
目标非常的明确,甚至是从读书开始,就只为了这一点,从读识字读书开始,再到背诵四书五经,最后就得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等科举考试。
一次不过,等到来年再来一次。
这和前世的考公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前世的时候,顾青也是连续考了好几年才考上。
当然,开办科举考试辅导班,也就是想一想了。
山长可不是顾青一开始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
院试三年之内两次。
乡试是三年一次,在院试之后。
而万历五年的八月中旬,便是院试举行的期限。
顾学州、吴显通过了县试、府试,成为了童生,依然还是在春风学堂读书,等到万历五年八月的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