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鹿鸣宴上露锋芒(日万)(2/2)

必然有着什么深意。

又或者是说,做给别人看的。

甚至是一种试探。

见得张居正的身体有恙,手段却越来越武断,甚至是凌厉,稍有反对之声,便直接别罢官。

从而引起了更多的人不满。

有人想要看一看,不满张居正之人,在这时候,会怎么做?

见到顾青皱眉不语,杨四知笑得更加得意,似乎早就聊想到了这一幕。

“世人都说你顾青乃是文曲星下凡,能创得简易数字计算法从而惠利天下学子,可这简易数字计算法并非你之首创,乃是西洋人之数字,而你不过是拾人牙慧。”

“便是这《货币论》也是褒贬不一,身为读书人,不思考如何继圣人之绝学,却想着商贾之论。”

“如今,你却又说自己不善诗词。”

“那你所写试帖诗,又是如何得来?”

顾青的眼神中也终于多了一分怒色。

对方直接揪着他原本看似的谦虚之言不放,开始质疑他的试帖诗,便是直接质疑他的科举之成果。

甚至是有意直指他在科举考试之中徇私舞弊。

要是这个帽子一旦扣下来。

那他这七年来的谋划和努力,便要白费了。

“既然大人质疑学生的试帖诗,若是学生今日不作一首,便是真的要背此污名?”

“学生坦荡荡,自然是问心无愧。”

随即,高呼道:“笔来、纸来!”

顾青这话锋一转。

倒是让杨四知愣了一下。

不仅仅是他,便是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是一样。

好在,有人反应过来,连忙让小厮搬来了桌案,还有文房四宝。

顾青一边润笔,一边思考着内容。

鹿鸣宴诗。

主题自然还是这些新晋的举人,以及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的祝愿。

最后则是定韵。

想出来第一句,定下诗的韵字之后。

也就好写了。

顾青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读过的诗词歌赋,也都能记住,便是一些典故、字词,也能很快想起来,用在这里面。

而随着顾青提笔。

几位主考官都起身,走到了顾青的身边。

杨四知却抿了抿嘴。

他还是不太相信,顾青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便是考试的时候,一首试帖诗,也要一个时辰左右的推敲啊。

而很快。

杨四知就见到了顾青写下第一句。

鹿宴启华堂,贤才聚此乡。

琼浆斟玉盏,绮席溢清香。

鼓乐催征棹,弦歌颂俊良。

黉门培栋宇,庠序育珪璋。

折桂期今日,登科待远航。

高才舒壮志,逸韵绽荣光。

但愿长相聚,鹏抟浩宇长。

他年书盛绩,美誉颂流芳。

这是一盏茶的时间都没有到,便作出了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不管这一首诗是不是佳作。

最起码,也让众人见识到了顾青的才学。

顾青这一手,可比三十五乘以二十六,直接瞬间回答七十九,还要能折服众人。

这已经不是快不快的问题了。

这是又快又准确!

试问,在座的一众新晋举人,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首五言八韵的鹿鸣宴诗?

就问,还有谁?!

杨四知明白自己失算了。

他原本就是想着咄咄逼人,好让顾青心慌意乱,匆忙作诗而应付一下。

如此就更能揪着顾青不放,从而质疑他的才学。

却不想,对方仅仅是一盏茶的时间都不到,就直接当场写出了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还是一篇可以称得上佳作的诗!

有人看着杨四知那铁青的脸,摇了摇头:“杨元述糊涂了,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也不想一想,顾解元能够得小三元之名,岂能是真的徇私舞弊?”

“先不说那江浦县知县如何,便是应天府府尹汪宗伊,那也是一位刚正不阿、克己奉公之人,岂能帮着顾解元徇私舞弊?”

“便是这一次乡试,顾解元的考卷也公之于众,那一篇试帖诗也是一首佳作呢。”

“杨元述是聪明人,但聪明人往往就会自作聪明,把事情往复杂里去想。”另一边,看热闹的提举官轻声对同僚道。

还有一人则是轻声道:“杨元述和吕大人走的比较近,今晚却主动出来,逼迫顾解元作诗,意欲何为?”

在他们看来,如今这朝堂之上,张居正一手遮天。

大家都得暂避锋芒。

吕调阳已经年事已高、久病缠身,早已经是不问世事,不过是因为其资历比较高,所以才会特许进入内阁。

然,这些年来,吕调阳就好像是一位好好相公一样,什么时候都是好好好。

杨四知乃是万历二年的进士,便在这乡试之后,就有意拜在吕调阳门下。

只不过,那时候,吕调阳已经不问世事。

杨四知却坚持拜访,甚至是主动帮忙吕调阳的一些家事,时间一长,才算是打动了吕调阳,得了个给事中的官职。

后来又是想要攀附首辅大人张居正,被人所不齿。

当然,在外人看来,杨四知就是吕调阳的人。

杨四知本就是一个投机者,在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依靠着自己那点计谋来谋求出路。

不管是给吕调阳当儿子也好。

还是想要攀附首辅大人张居正。

又或者是暗中投靠了张四维。

都是想要让自己升官发财。

说白了。

杨四知想要上进。

张四维让他在这一次的鹿鸣宴上,压一压顾青,甚至是抓住顾青的把柄,以后也好拿捏此人。

杨四知不得不做。

因为吕调阳已经老了,不仅老了,甚至是快要死了。

跟着他,没什么出路。

张四维家世不错,这些年来又是养尊处优,应该能活得久一些。

这些个阁老们之间那点事儿。

杨四知也看的很清楚。

所以他不得不听张四维的话,在这鹿鸣宴上主动找顾青的茬。

可谁知道,他想了几天的谋划,也觉得自己唯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拿捏住顾青。

甚至是吹响打倒张居正的号角。

最后却落空了。

到头来,他成了那个被人嘲笑的对象。

不过,杨四知到底是杨四知,便是在这时候,还能唾面自干,笑着夸奖道:“顾解元当真是文采斐然,仅仅是一盏茶的时间,便能写出如此佳作,英雄出少年、英雄出少年啊!”

顾青淡然地回道:“不敢当。”

对方只不过是一个七品的官吏,其背后肯定还有人。

顾青一时间摸不准到底是谁。

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和一个七品的官吏争一个你死我活,倒是显得他小气了。

杨四知一时间没能抓住顾青的把柄,又想不出其他能够挽回局面的点,只能是退守一旁。

倒是此番的主考官,也算是压宴官上前,表示既然顾青开了一个好彩头。

那不如大家也都来作几首鹿鸣宴诗。

也算是能留下一个佳话。

不仅如此,还让人把顾青所写的鹿鸣宴诗装裱起来,放在府衙的雅堂之中。

让这等佳作可以给其他的学生们展示一二。

有着顾青的珠玉在前,一众新晋举人们,也只能是绞尽脑汁,凑了几首出来。

毕竟,能够高中乡试,成为举人,自然也是有一些笔墨。

可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写出一首佳作,就是真的有一些为难了,特别是这鹿鸣宴。

能写的,也都被写了。

他们写来写去,好像都是在拾人牙慧一样。

等到鹿鸣宴结束。

顾青随着几位同在国子监的监生一起,回到了国子监的学舍之中。

“看来,很多人都看出来张居正的身体有恙,想要试探一下这位病老虎呀!”

顾青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可如今的张居正已经是一个犟老头,想要劝他放权,想要劝他修身养性,想要劝他养病,多活几年。

恐怕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而这顺天府乡试之后,自己既然高中解元,有了举人之名,这等好事儿,自然是要告知家里人。

毕竟,每一省的乡试都会有一位解元。

不像是状元郎。

每三年的殿试就只会有一位状元郎。

到时候,这状元郎之名必定会声名远播,甚至是还会有天使前往状元郎的老家唱名呢。

顾青的一封家书,在十余天之后。

总算是送到了顾家村。

而这时候。

顾家村的顾青所在的顾家已经大变样了。

自顾青离开应天府,随着王锡爵一起到顺天府国子监读书。

顾家后面就开始起新宅院。

顾青留了六十两。

顾老头把五十两拿出来,起了一个新的宅院。

剩下十两,都用来人情世故了。

毕竟,既然是起了新的宅院,肯定是要喜庆一下,办一席面,还请了戏班子。

如今的顾家在顾家村已经跟得上顾二爷了。

“顾三爷!”

“这里有一封您的信!”

“是从京师来的呢!”

驿站的驿卒亲自把信送到了顾家村。

毕竟,顾青的名号,在江浦县都已经是人人皆知了。

知晓这一封信乃是来自于京师国子监读书的顾青,驿站的驿卒们都争相想要送信。

最后这任务还是驿站的老大亲自揽下来,骑着驿站的马,以最快的速度到了顾家村。

还在地里面劳作的顾老头听到村口的叫声。

便连忙抬起头。

随后就有小孩子叫起来。

在顾家村,顾青的名号更好使。

小娃娃们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活儿,都跑过来,跟着一起叫唤。

“哎!”

“来了,来了!”

顾老头也连忙放下锄头,从地里面跑出来。

顾陈氏也是一样跟上。

顾青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来信了。

按照顾二爷的说法,这开了春,就会举行秋闱,顾青肯定是要参加顺天府乡试的。

这家书也要等到乡试之后,才会送回来。

顾二爷自然是对顾青十分的看好,觉得顾青也一定能够过顺天府乡试。

顾老头其实也就认得几个字。

这会儿,拿到了信,却又不知道交给谁。

最后还是驿站的老大看出来,便开口说道:“顾三爷,我来帮你读一读,如何?”

顾老头也就把信给了他。

“劳烦你了。”

驿站的老大拆开信,开始读起来。

一开始,自然是询问家里的情况,新房可曾起好了,爷奶、爹娘的身体可好云云。

然后又说了自己在京师国子监读书也挺好云云。

最后才说了自己参加今年的顺天府乡试,得了解元之名。

那驿站的老大读到这里,已经是双手微微颤抖,兴奋不已,连忙对顾老头道喜。

“恭喜顾三爷。”

“顾相公如今又高中乡试,还是这乡试第一名,解元公呢!”

顾老头现在倒是不怎么激动了。

“好,好,好啊!”

“青儿好样儿的!”

倒是顾陈氏,却已经双眼一红,泪眼汪汪。

毕竟,顾青去了京师,去岁的年关就没回来,说是要一心准备今年的乡试考试。

这会儿听到顾青又高中乡试解元,又是一个第一名。

那自然是喜极而涕。

却又更加想念自己的儿了。

很快。

顾家村就又热闹起来了。

这可是顾家村屈指可数的举人老爷啊!

不得了!

真的是不得了!

驿卒的老大赖着没走,跟着一起庆贺了一番。

知道顾二爷让顾老头给了赏钱。

他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原本就是有这么个彩头的。

只不过,顾老头过于高兴,一下子给忘记了。

还是顾二爷沉稳一些,见得驿站的老大没走,就知晓是什么原因。

而随着驿卒的老大回到了江浦县。

顾青在顺天府参加乡试,还得了第一名,成了解元公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整个江浦县都知道了。

春风学堂这边,丁夫子听得消息,微微一笑。

这个学生,当初见得第一眼,就觉得不简单啊。

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够走的如此之远。

而吴显、汤世懋等人,在听得消息之后,也为自己认识的这位好友高兴。

同时,也更加努力学习了。

他们两人过了院试,自然也参加了这一次的应天府乡试,也是七千余人报名,最后只有三百个名额。

两人也都是以最后几名,险过。

有了举人的身份。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已经有了做官的资质。

便是在州学那边读个个把月,就能外放做官,又或者是进入应天府的翰林院等。

至于顾学州,也是过了院试,得了秀才之名。

如今正在崇正书院求学。

顾家现在有了一个举人,一个秀才,收入也就高了不少,还免了赋税,以后便是种多少,收多少。

顾老头甚至是终于能够在春耕、秋收的时候,请几个短工帮忙了。

沸腾起来的可不仅仅是顾家村。

就是这江浦县,也因为顾青之名,成了不少游学之人的落脚点,甚至是都会去顾家村看看。

江浦县这边的官吏们甚至是还跑去顾家村,到了顾家这边,一顿阿谀奉承。

一个一个都成了夸夸教。

看的整个顾家村的人都是羡慕不已。

而前来给顾秀梅说媒的媒婆就更多了。

以前,都是十里八乡的一些年轻庄稼汉,不过家里面也确实是不错,有着百亩地。

如今,便是千亩地的庄稼汉,那都不好意思上门提亲。

毕竟,顾秀梅现在可是举人顾青的阿姐。

顾青如今又得首辅大人张居正的器重,以后必定是平步青云,当了顾青的姐夫。

那好处自然是多多的。

这最低,那也得是一个童生,还是远近闻名,有一些文采的童生。

便是好几位秀才公,都让人前来上门说媒了。

只不过,顾老头也算是越发清醒,知道这事儿,最好还是顾青回来拍板子。

毕竟,顾青读书读的多,知道不少道理,可以帮他阿姐看看对方的人品、家世、才学什么的。

他现在可不敢直接做这个主。

至于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顾青不过是顾秀梅的弟弟,他来做这个主,岂不是倒反天罡了吗?

但是,在这顾家,现在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意识,那就是顾青也要做一半的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