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也就九月初,乙榜公布之后,写了一封信,告知家里,他今年年底会回来。
至于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哪一天回来。
那自然是待定。
又不是提前抢了飞机票,把时间直接就定死了。
所以,他这会儿到了江浦县,顾家的人也并不知道他已经从京师回到江浦县。
顾青此番回来,也算是衣锦还乡。
照例,先去了春风学堂。
顾清这几年也长了不少个子,自从到了崇正书院之后,这伙食也就好多了。
国子监的伙食更不用说,不说顿顿有肉。
但是这有肉的日子比崇正书院多多了,在顾家那段时间,更是不能比。
只不过,背着一个大箱笼、一个大行囊,一手提着一个,行李不是一般的多。
顾青到了春风学堂这边,已经快到饭点了。
进入学堂的院子里面,听着朗朗读书声,闻着食堂那边的饭菜香,似乎又遇到了万历二年在这春风学堂时候的日子。
难怪,有时候,人累了,就要回以前的母校看看。
确实是能够找到当年的那一份初心。
做好饭的丁度,走出了食堂。
迎面便见到站在院子里面的顾青,愣了一下,顿时欣喜不已。
“顾相公回来了!”
顾青笑着打招呼道:“丁叔。”
算算时间,当年那个二十七八岁的丁度,如今也已经三十五六。
有了胡须,就显老了。
丁度连忙道:“可不敢当,不敢当,顾相公快请进,在下这就去通知丁夫子。”
顾青直接拦住了,说道:“不用,你先打铃吧。”
“我估摸着,学生们应该都饿了。”
丁度识趣儿地笑着道:“好咧!”
这时候也是有着下课铃的。
用来告诉学堂里面的夫子和学生,下课了,可以开饭了。
“当当当。”
随着丁度敲响了铜铃。
读书的声音才停止下来。
不一会儿。
几位夫子走出了学堂。
丁夫子见到了站在院子里面的顾青,稍微有一些意外,不知道他为何现在就回来了?
却也觉得欣慰。
顾青每一次回江浦县,必定会来春风学堂。
这一份赤子之心。
就是世间难得。
在顾青之前,春风学堂也收了很多很多的学子,可是,他们很少有像是顾青这般,每一次回江浦县,都会前来春风学堂,看望一下他。
丁夫子并非是在意学生们带来的礼品。
而是一份情谊。
他虽然只是蒙学的夫子,却也是诸多学子们读书的引路人啊。
“学生顾青,见过夫子。”
丁夫子连忙上前,扶起了顾青。
“快快请起。”
“一年多不见,又壮实了不少。”
“走,随我去后院吧。”
随后,连忙对丁度吩咐道:“丁度,你过来帮忙搭把手。”
丁度笑着道:“好咧。”
而走出学堂,站在檐廊下的春风学院的学生们,也都打量着顾青。
这位便是传说中的小三元顾青?
看起来当真是年轻啊。
“他就是顾青呀?”
“看起来,好像也没多大。”
“十八岁。”
“十八岁?十八岁就已经高中举人?这也太厉害了吧!”
“是啊!我现在都二十八岁了,连府试都过不了,他十八岁就已经成了乙榜的解元,当真是厉害!”
“呵呵,顾相公今年十八,而他读书也才五年多,连六年都不到呢!”
“这位顾相公可是二年入学的学生,于三年过县试、府试、五年过院试、七年过乡试呢。”
“还有那《算学新解》、《货币论》,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别说二十八岁了,便是三十八、四十八,和其相比,也该自行惭愧。”
春风学堂的一众学子们议论纷纷。
他们早就听闻,春风学堂出了一位小三元,名叫顾青。
有一些学生,在顾青前年回春风学堂的时候,也看到过,还有一些,则是最近才入学的新生。
他们则是第一次见到顾青呢。
值得一提的就是,因为这春风学堂出了这么一位顾青,前来求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多。
只不过,学堂就这么大,丁夫子只好涨了束脩,面试的要求也严格了不少。
像是当年小胖子余成文那样的学生,现在已经不收了。
甚至是连一些过了府试的童生,都愿意到这春风学堂求学,只为了沾一沾顾青的文气。
可惜,丁夫子是一概不收的。
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能教个童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对于院试、乡试这些考试内容,他是没办法教了。
毕竟,策问八股文、诏、诰、表这些,他也只能说是略懂。
顾青也就很自然地把手中的两个行囊交给了丁度,随着丁夫子一起到了后院。
顾青则是在雅堂外的檐廊下,放下了箱笼和行囊,从里面拿出来了苏靖赠送他的文房四宝。
然后进入了雅间里面。
“夫子,学生回来匆忙,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丁夫子笑着收下了顾青的礼品。
“你啊,每一次回来,都会来春风学堂看望我,你人来了便是,又带着这些礼品作何?”
“下一次,可不许了啊。”
其实,这话丁夫子以前就说过。
顾青笑了笑,说道:“刚回来,闻到丁叔做饭的香气,听着读书声,就好像是又回到了当年,初入学堂时候的光景呢。”
丁夫子愣了一下,脑海里面似乎也浮现出来,当初顾老头带着有一些瘦弱的顾青来春风学堂,他开口询问顾青,为何读书的场景来。
时间一晃,五年过去了。
岁月不饶人啊。
随后又反应过来,问道:“你应该也还没用午食吧?”
顾青很诚实地回道:“没呢,所以刚刚闻到丁叔做饭的香气,便饿了。”
丁夫子温和地笑着道:“那感情好,我这就让丁度送两份饭食过来。”
顾青回道:“不用夫子去唤丁叔,他这会儿肯定忙着,我自己去打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