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是直接把春风学堂当做是自己的家一样。
不过,就是顾青这种毫不做作的样子,才更让丁夫子舒心,捋了捋胡须,很是满意。
这么多年来,他总算是感觉到了育人子弟的那种成就感。
此生能有顾青这么一位学生,便也死而无憾了。
不过一会儿。
顾青和丁度一起进来了。
他手中也端着一个木碟,上面放着三碗菜、一碗汤、一碗饭。
丁度的手中端着的也是一样的。
如今,春风学堂的束脩高了,这伙食自然也好了不少,以前专门为夫子们多做一份菜,现在也都是和学生一样,三菜一汤一饭。
丁夫子坐一边,顾青坐一边。
两个人就这么吃起来。
吃完饭之后。
丁夫子又让丁度泡了一杯上好的碧螺春,清了清口气。
这才对顾青问道:“明年二月便是春闱,你为何这时回来了?”
他一开始就想要问这个问题来着。
只不过,当时在前院,有着一众学生,并非是问这些问题的时候。
顾青则是回道:“去岁为了完善《算学新解》和《货币论》两书,便没能回来,今年家中起了新宅,回来看一看。”
“过了年关,就会赶回京师国子监,准备春闱。”
还有一个原因,顾青并没有说。
那就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想着能很快就去国子监读书,这算是一个小意外。
后来去了国子监,以《货币论》而早早接触到了张居正。
原本,他是想要趁此机会,劝说一下张居正,注重身体,再尝试着放权。
新政虽好,那也要能够保证新政施行的时间能够长一些啊。
人亡政息的新政,根本就无法挽天倾。
可惜,张居正并未听。
说白了。
对于张居正而言,顾青的话分量还是不够。
人微言轻。
或者是说,张居正这时候其实已经魔怔了。
他对新政的执念越来越强,根本就放不下,也不敢放下。
张居正担心自己的新政就如同顾青所说的一样,他死了之后,新政也就没了。
他是那么的用心教导万历帝朱翊钧。
他又是为了大明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不相信,自己尽心尽力推行的新政,又是亲手教出来的万历帝朱翊钧,等到他死了之后,会直接废止了新政。
朱翊钧就相当于是他的亲传弟子啊!
张居正在给朱翊钧上课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向其灌输新政对于大明有多么的重要。
所以,在他看来,万历帝朱翊钧为了自己的皇位,为了大明的国祚,也会在他死后,继续推行新政。
顾青发现自己无法劝说张居正之后,就不再有这个心思了。
张居正越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也就越是对新政执念更深,对万历帝朱翊钧的教导也更严格。
直接就钻进了牛角尖一样。
完全就是一个非常固执的老头儿。
顾青觉得自己既然劝说不了张居正,那就最好远离张居正,不能真的被所有人认为自己是张居正的接班人。
他要做的事情和张居正不一样。
改造大明。
改造这个纯正的汉统天下。
有着五千年身后底蕴的中原汉统,不应该因为一个外夷,落后了西方几百年。
甚至是还有奇耻大辱。
顾青觉得自己既然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方向,那就应该是这样。
张居正的新政很好,很多新政对于大明来说,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内个手术医师,正在给它做着刮骨疗伤的手术。
只是很可惜,这个手术充满了太大的风险。
而作为手术主刀医师,张居正自己先要倒在了手术台上。
还有两年的时间。
张居正若是还不听劝,就会病死床榻。
而一相死百官生。
那些个当年反对张居正专权的官员,会再一次起复,那些个被张居正打压的官员,则是会落井下石。
他们会开启一个狂欢派对。
凡是和张居正有牵连的官员,一个一个都会被他们赶下去。
若是张居正听劝,注重养生、休养身体,并且放权,把属于万历帝朱翊钧的皇权还回去。
那么,顾青自然是不介意成为张居正的接班人。
但是张居正不听劝。
那他就不会明知道前方是一个火坑,还会直接跳下去。
他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内阁,成为张居正的‘接班人’。
丁夫子和顾青仅仅是寒暄了一会儿。
江浦县新上任的知县竟然也来了。
说是前来看看春风学堂的,实际上,是听完了顾青从京师国子监回来了,专门为了他而来。
此人乃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后来任庐陵知县的郭汝器,如今调任为江浦县知县。
郭汝器只是带着一个随从,到了春风学堂这边。
学生们已经吃完了饭。
见得郭汝器,连忙躬身施礼。
郭汝器则是温和地笑着,打了个招呼,便被丁度带着进入后院。
丁夫子和顾青两人则是站在院内等着。
丁夫子有着秀才的身份,顾青则是举人,已经达到了见到知县可以不拜的身份。
所以也仅仅是微微施礼。
郭汝器先是和丁夫子打了个招呼,回了礼,这才打量了一下顾青,称赞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当真是器宇轩昂、丰神俊朗,某初临江浦,便听到了你的名声。”
“后来也拜读了《货币论》,未曾想到一个铜钱,竟然会有那么多的讲究。”
顾青只是略作谦逊地回复。
对于这种人际往来,他在前世就已经得心应手。
很快就引得郭汝器开怀畅笑。
原本,他来春风学堂就是为了和在京师国子监读书的顾青拉近关系的,没有想到,这聊起来之后,竟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顾青对于江浦县的县志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还能对如今江浦县的面貌,那里有了新的变化,也能感知出来。
话里话外,对郭汝器治理江浦县,都是表示赞同的。
郭汝器自然是被捧的很高兴。
关键是,顾青的话,听起来让人舒服,便是丁夫子都觉得是真诚之言,而非可以阿谀奉承之语。
等到最后,郭汝器甚至是想要拉着顾青一起去樊楼,直接开怀畅饮,被顾青以不善酒力,还要赶路回家拒绝了。
等到郭汝器略微有一些不舍地走了之后,顾青也拜别丁夫子,在丁度架着马车护送之下,于黄昏之时,到了顾家村。
顾老头带着一家子正在地里忙活着。
值得一提的是,明氏又生了,这一次,总算是生了个儿子,把顾老二高兴地直蹦,好几天都是乐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