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9章 殿试论证又论心(2/2)

张居正点了点头,脸上的黑斑似乎又多了一些。

“咳咳。”

“为父说过,此人把是非看的很重,虽然钦慕权柄,却不会以此事为自己上进铺路。”

“他必然不会答应的。”

张敬修则是轻声道:“父亲,那怎么办?”

此番殿试,礼部为主考官单位,其次就是大理寺卿的司丞等人,再加上翰林院的掌院学士等人组成的主考官队伍。

王锡爵算得上是一位大儒,人脉关系也比较广。

毕竟,此人在国子监那边为祭酒,这些年来,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他若是愿意帮这个忙。

张居正就不用动太大的关系,耗费人情,让张懋修的考卷,可以获得最多的圆圈符号,成为前十佳,然后出现在万历帝朱翊钧的面前。

到时候,只需要冯保开口稍微提醒一下,万历帝朱翊钧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但是,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儿子的考卷能够出现在前十佳。

张懋修的才学还是有的,张居正这些时日,也在指点张敬修、张懋修两兄弟,如何写好策论。

以张懋修之才,他的考卷有很大可能会进入前十佳。

但是,为了能够让这个很大可能变成肯定,张居正还是要找人,把张懋修的考卷,直接放在前十佳里面。

张居正喝了一口茶,提了提神,轻声道:“无碍,翰林院掌院学士到时候会帮这个忙的。”

他现在就算是疾病缠身,只要是没死,在这朝堂之上,依然还是大明首辅第一人。

王锡爵不愿意帮这个忙。

张居正依然还能找别人。

而之所以先找的是王锡爵,为的也是试探一下此人。

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是一路人。

“朕闻古之帝王,治国有道,非唯法制之严明,亦在于心术之纯正。今大明万历盛世,海内晏安,百姓阜康,然则,为国者,当何以持盈保泰,继往开来。尔等乃国家之栋梁,学识渊博,试就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各抒己见,以资朕鉴。”

这就是今年殿试的策论题目。

万历帝朱翊钧直接就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看起来,已经十九岁的万历帝朱翊钧也有心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是,熟知历史的顾青很清楚,万历帝朱翊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年轻的时候,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可等到张居正死了之后,却发现,挡在他面前的根本就不是张居正这座大山。

而是明朝的制度,是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

他没办法能够做到和他爷爷嘉靖皇帝一样,不理朝政,大明还能四海升平,百姓们还能安居乐业。

严嵩、严世蕃父子就算是把持朝堂,成为了大明的权相,可他们并没有让大明出现如北宋六贼时期闹出来的乱子。

嘉靖皇帝想要清算严嵩、严世蕃父子,也是易如反掌。

不像是天启帝。

在万历之后,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结果就把自己给玩死了。

从这一个策论的题目就能看出来,如今的万历帝朱翊钧已经有了掌权的想法,有了自我逐渐。

他从一个十岁的幼帝,成为了如今十九岁的万历帝朱翊钧。

他已经结婚,也已经成了男人。

他想要做一些真男人应该要做的事情,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但是,万历帝朱翊钧发现,在他的前面有一座山,挡住了他,让他无法醒掌天下权。

只不过,这个意识并不强烈。

说到底,他也还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郎,一个被张居正严苛教导了八年多的时间。

万历帝朱翊钧的真正觉醒,还是张居正病逝了之后。

这座大山突然之间就没了。

能够管教他的人,一下子就死了。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在他面前,拿着戒尺,教导他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了。

朱翊钧也尝到了掌权的甜头,终于是有很多人对他卑躬屈膝了。

这时候,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

所以,在答题的时候,顾青需要的还是得到考官们的认可,然后再得到万历帝朱翊钧的认可。

这就比较难了。

因为万历帝朱翊钧是一个十九岁的小皇帝,一个被张居正严厉管教了八年多的小皇帝。

想要得到他的认可,那就要写的稍微低趣味一些。

可这样一来,肯定是得不到主考官们的认可了。

所以,最后还是要重前者,而轻后者。

“帝王之政,政在帝心……。”

顾青把这一份考卷,当做是老领导给他的一个任务,让他写公文的一个重要任务。

要能够贴合实际,还要有中心思想、理论、论点、论证等等,不能全都是一纸空谈。

只要是过了主考官们的认可。

得一个进士出身,这人生前半场的科举之路,也算是走完了。

接下来,那就要踏进大明的官场了。

日暮之前。

顾青答了两题,写了一千余字。

这才交卷。

很快,三百多份卷子就送到了偏殿,主考官们开始阅卷。

用五个符号来做标记。

到时候,得圆圈符号数量最多,那就是写的最好。

以圆圈符合的多少来确定名次。

“帝王之政,非政于一国,而是万国。”

“帝王之心,非心系一国,而是万国。”

“故之中原,车马很慢,一年也只能踏及西关,今之中原,舰船很快,几年便可环游世界。”

顾青这一次的策论就是大气磅礴,告诉主考官们不能只是着眼于中原,甚至是只是盯着鞑奴。

如今乃是大航海时代,自永乐年的三宝太监七次下西洋开始,很明显,海上航行的速度更快一些。

葡萄牙的远航计划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以小小的岛屿之国,成为了如今西洋之地最强大的帝国。

就是因为他们是第一个拥有了远航实力的国家,大明原本才是第一个远航的国家,甚至是七次下西洋。

但是,大明并没有制定一个万全之策,一个让远航利益最大化的制度。

大明关内的矿产没有多少,金银珠宝也没有多少。

但是海上有!

大明的未来不在内,而在外,在大海之上!

同时,提出了江南织造厂、东海造船厂、百万船只过到倭岛的策略,以及百万商船下西洋,扩大外销,提升利益等策略。

看的主考官们连连称奇。

争论不断。

一时间,说这个考卷写的很好的阅卷官大有人才,说这个考卷写的不好的阅卷官也有不少。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