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1章 太岳之子中状元(1/2)

想要在大明考出小三元、大三元之名。

很难。

这已经不是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而是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考试,都是第一名。

毕竟,县试、府试、院试,依靠的是自身的实力。

而到了乡试、会试、殿试,依靠的就不仅仅是实力了。

还要有一个出身,一个名誉。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出身。

有一个能够在大明朝堂之上只手遮天的爹。

朱翊钧把十佳考卷排名列出来,之后还有一场廷对。

所谓的廷对其实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面试了。

当然,这一次的廷对可能也就是走一个过程罢了。

毕竟,前三甲的排名,在朱翊钧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紫禁城内,保和殿前,晨光初照。

朱翊钧身着龙袍,端坐于高高的御座之上,威严而庄重。

殿试的仪式已经开始,鸿胪寺官员引领着经过会试选拔出来的考生们步入大殿,他们身着统一的儒袍,面容肃穆,心中既忐忑又充满期待。

朱翊钧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沉稳:“今日之廷对,望尔等能各抒己见,不负朕之期望。”

学生们齐声行礼,声音整齐划一:“学生等遵旨。”

在这其中,有一些已经有了官职。

毕竟,过了乡试,得了举人之名,就算是官吏的预备役了。

但是,大部分依然还是学生,并无一官半职,在大明万历帝朱翊钧面前,自然还是天子门生。

朱翊钧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排在第一位的张懋修,开口问道:“张惟时,朕闻你学识渊博,尤善诗文。”

“朕问你,何为治国之要?”

张懋修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回圣上,治国之道,在法、德、民三者。法者,定国之本,保民之权;德者,化民成俗,凝心聚力;民者,国之根本,社稷之基。故治国者,必以法治为本,德治为魂,民心为要。”

这很符合其父张居正的执政理念。

要知道,张居正推行新政,想要为大明挽天倾,续一波国祚之命。

而在世人看来,张居正信奉的就不是儒家的理念,而是法家的理念,考成法、一条鞭法、保甲法等等。

所以,张懋修的回答,自然而然地也会以法为主。

朱翊钧微微颔首,转而看向排在了第二位的萧良友,开口问道:“萧以占,朕闻你精通史籍,对历代兴衰颇有见地。”

“朕问你,大明应如何借鉴历史,以保世世昌盛?”

萧良友上前一步,行礼后沉吟片刻,这才回道:“回圣上,我朝欲保世世昌盛,当以史为鉴。历代兴衰,皆因治乱之循环。圣上若能勤政爱民,选拔贤能,整肃吏治,发展经济,则大明可望长治久安。”

朱翊钧神色淡然,对于这个回答,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接着又看向了顾青,问道:“顾青,朕闻你才华横溢,尤善策论。朕问你,若遇边患,大明应如何应对?”

顾青上前一步,行礼后侃侃而谈:“回圣上,边患乃大明之患,不可不察。臣以为,应对边患,当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孤立敌人。若遇敌寇来犯,则坚决予以打击,以彰显大明之威严。”

“夫边患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明承天启运,抚有四海,然边境不宁,寇贼窥伺,实乃国家之隐忧。若想解忧,学生有五策之法。”

“一曰固本强边。夫边陲之地,乃国家之藩篱,固则内安,疏则外患。故当增筑城垒,广积粮储,以固其根本。又选精锐之士,训练有素,使之守边御敌,如虎添翼。如此,则边关稳固,寇贼自不敢轻犯。”

“二曰和战并用。夫战者,不得已而为之。边患初起,宜先遣使讲和,示以恩信,使其知畏而退。若寇贼不悛,负固不服,则当兴师问罪,以正天讨。和战之间,权宜应变,不可执一。”

“三曰联络友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大明当广结盟友,共御外侮。遣使通好,互市往来,以经济之利,结唇齿之援。如此,则边患虽起,而援兵可期,敌国自不敢轻举妄动。”

“四曰安抚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边患之时,民心易动。故当广布恩泽,安抚百姓,使其安居乐业,不为寇贼所惑。又当选拔贤能,抚循士卒,使之奋勇杀敌,无后顾之忧。民心既安,则边患可平。”

“五曰察微知著。边患之生,非一朝一夕之故。当于平时,广设耳目,察其动静,知其虚实。一遇边警,则能迅速应对,不致失措。又当深谋远虑,预防未然,使边患无由而生。”

“夫边患之事,关乎国家安危,非细故也。大明当以此五策为要,固本强边,和战并用,联络友邦,安抚民心,察微知著。如此,则边患可平,国家可安,社稷可保矣。愿陛下采纳臣言,以图长治久安之道。”

朱翊钧听完顾青的回答,竟然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顾青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的策略,不愧是善策论之人

“尔等所言,皆切中时弊,朕心甚慰。今日殿试,尔等能各抒己见,不负朕之期望。待朕审阅尔等试卷后,再行定夺。”

考生们再次齐声行礼

“谢圣上隆恩。”

廷对过后,万历帝朱翊钧钦点了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冯保则是满意地拿着名次,去了贡院那边。

春光明媚,京城内外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气息。

这一年,殿试之期如约而至,吸引了无数士子与百姓的目光,皆因这不仅是选拔大明官吏的大典,更是见证寒门贵子鲤鱼跃龙门的高光时刻。

紫禁城在晨光初照之下,金碧辉煌的宫殿更显巍峨。

数日后,放榜之日到来,贡院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贡院大门缓缓开启,一榜黄绢高悬,金光闪闪,上面用端庄的楷书书写着此次殿试的结果。

人群如潮水般涌动,士子们或紧张、或激动,纷纷踮脚张望,渴望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

百姓们亦是议论纷纷,议论着今年谁将是状元之才,谁又将脱颖而出。

京城的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大明帝国的科举考试尘埃落定,殿试放榜之日,更是吸引了无数士子与官员的目光。

只不过,今年的状元,竟是首辅张居正之子张懋修!

这一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朝堂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贡院外,一群年轻的士子围聚在榜单前,议论纷纷。

他们中不乏才华横溢之辈,对张懋修高中状元感到难以置信,或者说,对当朝首辅张居正之子张懋修高中状元一事,觉得有一些无法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599d.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