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张居正来说,他更希望顾青还能够提出和摊丁入亩一样的实用性很强的良策。
而非是写一本关于葡萄牙帝国的国史出来。
这就好像是一本故事书,讲述的是关于西洋之地葡萄牙帝国的一些故事罢了。
实用性并不高。
顾青解释完,恭敬地把书本放在了张居正的桌子上。
张居正接过来,翻开来看。
这一看,就慢慢地看进去了。
教1皇为国王加冕,这不就是君权神授的儒家观念吗?
又看到,有人环游了世界,从西海岸出发,真的绕了一圈,然后回到了西海岸。
甚至是还有一个完整的路线图插图!
当看到殖1民掠夺、殖1民扩张这些新的词语的时候,十分新奇的同时,却又似乎有了一些领悟。
“吾观葡萄牙之兴衰史,未曾想到昔日弹丸之地,今竟能扬帆四海,立国于万邦之上,实乃出乎吾之预料。”
“彼等以舟楫为马,以海洋为路,商贸之繁荣,文化之交流,皆因开放海禁,勇于探索未知之所致。”
“反观我大明,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然闭关锁国多年,视海外如蛮夷,岂不悲哉!”
“葡萄牙之强盛,非独海权之胜,更在于其国之体制,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其君主英明,臣子忠诚,法制严明,百姓安居乐业,此乃国家长治久安之本。”
“吾大明虽亦不乏明君贤臣,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之处,亦非鲜见。这也是老夫致力于革除积弊,振兴朝纲,使大明再现盛世辉煌。”
“再者,葡萄牙之技术革新,尤令人瞩目。航海之术,火炮之利,皆领先于世,此乃其开拓疆土,保护商路之重器。”
“吾大明若能引进此类技艺,加强军备,发展工商,必能增强国力,抵御外侮,保我中华万世基业。”
言罢,张居正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对于葡萄牙这等小国,最终能够成为海上霸主而有一些唏嘘。
毕竟,这样一个小国都能成为海上霸主,而大明已经传承了一百四十一年,历经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却依然还是让大明走向了下坡路。
如今的大名已经是弊政太多,多到了他张居正想要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却发现根本就扭转不了。
累。
实在是太累了!
顾青则是讲述道:“张大人,下官听闻利玛窦等人讲述的西洋葡萄牙帝国之崛起,则是因为昔西洋之地黑死病肆虐,夺命无数,国步多艰。而葡萄牙以地邻海岸,民习水居,得免此厄。人口遂增,然国内矛盾亦随之激化,又因外路为西班牙所阻,贸易受阻,民生日蹙。”
“于是,葡萄牙王室决意向海而兴,以求生路。此乃天时之变,迫使其国转向海洋。”
“葡萄牙之地,狭长濒海,无甚内陆,然海产丰饶,民心向海。”
“且其国航海之术,先于他邦。王子恩里克,更是设立航海学校,育英才以济沧海。此地利之便,为其国航海事业之基石。”
“至于人和,则葡萄牙民心思变,勇于探索。”
“王室亦鼎力支持,颁令许民探险,得地则免税若干。于是,民心振奋,航海者如云。”
“自1415年,葡萄牙兵占北非休达,开启殖民之途。其后,航海家迪亚士、瓦斯科·达·伽马等,相继远航,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直通天竺,垄断香料贸易。此乃人和之力,共铸辉煌。”
“葡萄牙之崛起,亦得益于其治国之术。于殖民地,葡萄牙设官治理,兴办工厂,开掘金银,以图久长。又行宽猛相济之策,既镇压反抗,亦抚民以恩。故殖民地民众虽苦其压迫,然亦不得不承认其治国有方。”
“然天下大势本就是分分合合,并无长久兴盛之国,如葡萄牙这般于海上走出一条路来的霸主,也挡不住时代之洪流。”
“西班牙崛起于美洲,国力大增,哈布斯堡王朝兼并葡萄牙,其势遂衰。荷兰、英法相继强盛,已经威胁到了葡萄牙之地位,此乃历史之必然,盛极而衰,理之常也。”
“然观葡萄牙之崛起之路,可知国家之强盛,非一日之功。必待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方能成就霸业。而今我大明欲谋中兴,亦当以此为鉴,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居正听了之后,也不免点了点头。
一开始,他也叫来了利玛窦询问葡萄牙的一些情况。
只不过,利玛窦总是离不开想要给张居正灌输那种思想,企图说服张居正这位大明首辅,能够相信他的观念。
所以,张居正后来也就没有继续召利玛窦前来询问西洋之地的一些局势。
如今见到顾青通过利玛窦等西洋人的讲述,整理之后,编撰出来的葡萄牙国国史。
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个西洋之地的海上霸主。
在这一本书的最后,甚至是还有一张世界地图,这一份地图和利玛窦画出来的地图很相似。
而顾青标记出来的地图上面,西班牙的殖1民地是真的遍地都是!
张居正难得地开口称赞道:“书写的不错。”
他似乎也察觉出来顾青的一些心思了。
却也有一些后悔。
当初应该早一些下定决心,把顾青拉上自己的这一条大船上,让他跟着申时行一起维持新政。
毕竟,只有这样,顾青就不得不主动站出来帮助申时行,让他这些年来的心血,可以一直坚持地实行下去。
顾青则是起身,躬身施礼,开口道:“下官斗胆,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要请张大人能够为这本书写一则序言。”
张居正:你我什么交情,让我来为你这本书作序言,到时候,别人就不会追着你骂,而是追着我骂咯?
好你个顾青,当真是会算计。
“为你这本书作序言可以,但是你也要答应老夫一件事。”
顾青就知道,张居正这一次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自从上一次被张居正叫过来问话,他说了一大堆比较激进的想法,稍微刺激了一下张居正。
后来,他就再也没叫自己来问话了。
而他也没有主动送上拜帖,也没有主动表示,在这一次的殿试的时候,可以放放水,不再先声夺人。
从而抢了张懋修的状元郎风头。
顾青不可能不懂人情世故,不说前世如何,便是这一世,他的所作所为就让人觉得他不是不懂。
而他之所以不会阿谀奉承一下张居正,又或者是主动示好,那就表明,他并不太想要依靠张居正的关系。
张居正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能够感受到顾青的那一丝疏离感。
所以,这一次自然不会那么好说话。
顾青想要让自己这本书可以刊印,没有张居正作序,书局的人未必敢冒着被读书人口诛笔伐的风险,来刊印这本书。
张居正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开出一个条件。
两个人相当于是做了一笔交易。
顾青躬身施礼道:“大人是想要让下官若是有能力,便继续推行新政?”
张居正盯着顾青看了好一会儿。
才点了点头。
因为顾青竟然直接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这就说明对方非常了解自己,也有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