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都已经环绕大地航行一圈,而我大明何时能够做到此等壮举?”
“便是你们这些人,说什么要海禁,说什么要天圆地方,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如果是在嘉靖时期,顾青要是写出来《浑天新解》,说什么大地是圆的,提出太阳系之说,估计真的就要被问罪,直接斩首都不为过。
毕竟,嘉靖皇帝乃是一个老道士。
而此时,十八岁的万历帝朱翊钧却是一个少年皇帝,还有点雄心壮志,干出一番功业来。
被李太后、张居正拿捏了这么多年,心智越来越成熟的朱翊钧,自然是更想要彻底掌控大权。
他甚至是无师自通,想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班底。
顾青就是那个被他寄予厚望的人。
大臣们弹劾顾青,却被朱翊钧直接无视了。
几天之后,他们实在是受不了皇帝的无视,直接就在早朝之上,公开弹劾顾青。
朱翊钧微微蹙眉,看着杨四知,只觉得此人无比的烦人。
顾青又有什么错?
西洋人环绕大地航行一圈乃是事实,西洋人都能做到,难道大明就做不到吗?
“卿以为,何为真理?”
已经摸清楚这位少年皇帝的大臣们,一听朱翊钧的这个语气,就知道,他已经生气了。
其实,他们也能看得出来,弹劾顾青的奏章,少说也有十几本了。
但是这位少年皇帝就好像是没有看到这些奏章一样,就批复了一个已阅。
这也就表明了这位少年皇帝的心思了。
朕看到了,但是朕并不想问罪顾青。
杨四知听到朱翊钧的问话,愣了一下,什么是真理?
朱翊钧一句话,倒是直接把杨四知给问住了。
沉思了一会儿。
就在有人打算出来打圆场的时候,杨四知才开口,认为真理就是先贤之言,圣人之言就是真理。
朱翊钧直接呵呵一笑。
当即就问道:“卿所言之圣人,又是哪些人?”
杨四知直接回道,孔圣人等。
朱翊钧却沉声道:“错!古之先贤皆为圣!”
杨四知只是回答了几个人人名之后,大臣们就知道,他已经掉进坑里面去了。
朱翊钧的一句古之先贤皆为圣,一下子就赢得了大臣们的认可,大家都是连忙称赞朱翊钧英明。
为何要这么说?
因为若是只有杨四知所说的那几个人乃是圣人,那么圣庙里面的那些先贤又该怎么说?
便是他们自己其实也想要有进入圣庙的机会啊!
这可是读书人一生最大的追求了。
而杨四知却只是说了几个圣人先贤的名号,却只字不提其他人,那自然是罪过,甚至是不被文臣们所喜。
此人愚蠢也!
朱翊钧辩赢了。
杨四知自知理亏,连忙退了下去,后背都汗湿了,他也明白自己的过错在什么地方了。
随后,申时行则是站出来,表示《浑天新解》这本书,并不大的过错,西洋人环绕大地航行一圈乃是事实,我们不能捏着鼻子哄眼睛,哄得了一时,却哄不了一世。
此乃真理,若我们继续执迷不悟,后世人必定嘲笑我等。
仅此一番话,也算是点醒了一些人。
你们现在站出来反对顾青的《浑天新解》,这件事闹的越大,影响也就越大。
等以后,若是太阳系之说真的存在,也是真正的道理,事实就是如此,大地就是一个圆,真的绕着太阳运转,那他们这些反对《浑天新解》的人,必然会成为笑柄,名声也就此给毁了。
他们则是成为了和今天在这大殿之上的杨四知一样,愚昧不知的人了。
原本还有一些官员还想着站出来呢。
结果,申时行这么一说,他们也就犹豫了,没必要为了这件事情,损害了自己的名声啊。
顾青左右不过是一个翰林院编修罢了,根本就不值得他们现在下场。
早朝结束之后。
朱翊钧心情大好,只觉得自己今天好像是扬眉吐气了一样,直接去找郑氏,和她分享自己今天的好心情。
“朕一句古之先贤皆为圣,那杨四知的脸色便直接铁青,再也不敢说什么了。”朱翊钧眉飞色舞,诉说着自己今天在早朝之上,何等威武。
郑氏也是双眼含情脉脉,一副小女生崇拜大英雄一样,看着朱翊钧,提供着足够的情绪价值,让朱翊钧非常的满意。
而朝堂之上,因为朱翊钧的原因,导致弹劾顾青的节奏别掐断了。
至于这民间的那些争论,已经是无伤大雅了。
韩世能写出来的一本书,销量一般,也就苏州的几个书局,给了他面子,刊印了出来。
一开始的销量还算是可以。
估计都是奔着《反浑天新解》的那后面四个字去的,结果买过手,翻开一看,啥也不是!
顾青能够引经据典,每一处都是有迹可循,标注此处的内容是出自于哪一本书的哪一位先贤所写,而韩世能写出来的就是拾人牙慧了,不仅如此,还有一种,为了反驳而反驳,太过于生硬了。
几天之后,读书人了解了韩世能所写的内容,也就不大愿意买账,拿出仅存的一点儿积蓄,买他的书。
倒是这《浑天新解》的销量还在持续。
读书人其实更容易激起对于真相的探索,也具有着一定的探索精神,有一股迫切想要知道世界真相,越是读的书越多,似乎越不想自己被蒙骗的一种求真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