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这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今年的这一场旱灾有多严重。
就算是看过万历十五年那本书的顾青,其实对于今年的这一场旱灾,也了解的不是很多。
只知道,有这么一场旱灾。
但是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也就不明白,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农耕为主的时代。
一场大面积的旱灾,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前世,在那个科技非常发达的时代,便是真的有旱灾出现,其实也不用过度惊慌和担忧。
无所谓,官府会出手的。
一发炮弹上天,很快就能够黑云压城、狂风席卷。
当然,这种人工降雨,其实也要讲究条件,不是真的就一发炮弹直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嘛,官府依然会有其他方法,不仅仅是可以保证百姓们的生活用水,也能保证灌溉用水。
除了地震、泥石流、洪灾这种,旱灾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但是,现在是大明,是科技非常落后,是百姓们耕种时期,耕牛都不太够的时代,需要人拉着曲辕犁来犁地的时代。
这时候,一场旱灾,百姓们还真的就没有办法。
户部左侍郎魏学曾首先开口,说道:“若要预防,那就得引水,这是一个大工程。”
他的意思就很简单,修渠引水可以,但是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如今这天干物燥的,便是修渠、也比较麻烦,关键就在于人力。
顾青就提出了以村为单位,直接摊派任务,和征徭役差不多,但是又有一些区别。
修渠引水本就是为了这一个村的村民。
村民们自然是要积极参与,需要自发的参与,每个村都要出人处理,负责本村的修渠。
这种方法,顾青在前世的时候,小时候的父母也参与过本村的村村通村公路大工程。
不仅如此,还被派遣到了其他村,其他山区,参与这个大工程。
时间不会太久。
每个村都会负责一个时间段。
为的就是能够把这个公路打通,从县城到乡镇,从乡镇到每一个村,甚至是后来的每家每户。
顾青建言道:“每一个村需要有一个劳务派遣的任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百姓们会劳累过度,从而徒生怨气。”
“除此之外,需要用火药来开山。”
“还有……。”
这也是前世父辈们修路时候会用到的,直接用铁錾子,在山体上钻出一个洞来,把火药填充进去,再塞上黏土封闭,最后引燃就行了。
修建水渠肯定是要遇到一些山体,不可能人工去一点一点的开凿。
其实,这时候要是有水泥厂就好了。
有了水泥,修建水渠的工程将会快捷、方便很多,一天就能够修建完毕村里面的水渠。
可惜,他并不知道水泥的锻造过程,也不知道锻造水泥的配方,只知道一个主要材料是石灰石。
这还是课外书里面的。
高中时期的化学书里面也提到过,只不过,时间长了,顾青记不太清楚。
户部右侍郎曾省吾称赞道:“此法听起来可行,不如现在就上报,然后开始着手实施。”
“早一些动工,早一些修建好水渠,也能早一些引水。”
“以此番上报的县城为主,用此等方法修建水渠,先缓解他们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