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被张居正管束了九年。
谁知道,他这九年又是怎么过来的?
当然,对于他而言,也不仅仅是被张居正管束的九年,还有从小被李太后管束呢!
朱翊钧的认知里面,就是张居正所说的大明积弊已久,若不得解决,必定亡国!
这话其实说的也没错。
朱翊钧一开始也听进去了。
张居正和他讲述大明如今国库存银几十万两,朱翊钧也是从这几十万两看着,一直到现在的四百万两。
四百多万两白银啊!
朱翊钧愣是一文都不敢花。
害怕自己花了一文钱,就可能是铺张浪费,然后导致大明亡国,自己背负着亡国之君的骂名。
所以,他觉得自己很穷、觉得大明也很穷、觉得天下人都很穷。
张居正说要减免赋税,他一口同意了。
张居正说要勤俭节约,他也是不敢大鱼大肉。
张居正说……。
当朱翊钧看到顾青的奏章上面,说他在东南筹集到了第一笔捐款,有一百万两的时候。
他愣住了。
他有一点儿不敢相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地拿出一百万两来作为捐款,白白地送给朝廷。
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再说了,不是说,大明很穷吗?
至于顾青在奏章之中写出来,自己相当于是以技术理念入股,卖了价值百万两的点子。
朱翊钧是直接就给忽略了的。
毕竟,他对这些也不太明白,怎么就一个什么品牌效应,就可以让对方捐赠这么多钱呢?
至于这匾额,朱翊钧自然是非常高兴,有一种,自己的墨宝也能够卖百万两的错觉。
直接叫来了冯保。
表示自己要弄一个匾额,赏赐给许栋。
冯保对于顾青这要钱的能力,还是相当佩服的,就是觉得顾青应该把这一笔钱送到京师来,在户部那边转一圈。
这样一来,才算是皆大欢喜。
如今,这一笔钱,直接送去了河南的户部,多少有一些不懂事儿了。
只不过,顾青这么做,应该也是看到了如今的户部是个什么样子,所以才会如此的吧?
但是在这朝堂之上为官,就不能特立独行。
这样会显得大家都是那个急功近利之人,就他顾青一个人是个忠臣,是个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之人。
做官,还是要和光同尘才好啊!
冯保连忙叫人去弄匾额,对于这事儿,却也并没有提醒顾青,也轮不到他来提醒!
顾青若是懂事儿,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若是不懂事儿,就算是这一次提醒了,下一次呢?
再加上,要是真的不懂事儿,提醒了之后,对方还觉得是他想要拿什么好处呢。
朱翊钧在第二天的早朝之上,就直接让人宣读了顾青、陈时范两人的奏章。
“诸卿,顾卿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一百万两的赈灾银,实在是可喜可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