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
不仅仅是万历帝朱翊钧没有想到顾青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直接筹集到一百万两赈灾银,就算是申时行等人也都没有想到,顾青还有这么个能力。
“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河南的灾情有望得到控制了。”
有人连忙站出来拍马屁。
却也有人直接站出来,对此事表示质疑,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户部尚书张学颜。
“圣上,臣以为此事不妥。”
“富商义举,愿捐巨资以助赈灾,其情可悯,其心可嘉。然闻此银欲越户部,径直送往河南,臣以为此举不妥,有违祖制,亦非救灾之良策。”
“户部者,国之钱谷总汇,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凡赋役、财用、漕运、盐课诸事,皆由其统理。赈灾银两,关乎国计民生,其筹集、调配、分发,皆有定制,非可轻忽。富商捐赠,虽出于善心,但若不经户部审核、统筹,直接输往灾区,恐生诸多弊端。”
“臣以为,顾朝阳筹集善款之心可嘉,富商捐赠之心,诚可宝贵,但救灾之事,关乎国体民生,不可不慎。故请陛下恩准,所有捐赠银两,均需先入户部,由户部统一核查、调配,再行分发至灾区。如此,既可确保银两之纯净,又可把握赈济之度,更可防范贪腐之弊,实为救灾之上策。”
“臣忝为户部尚书,职责所在,不敢不竭尽忠诚,以报国家。伏望陛下圣裁,采纳微臣之谏,以安民心,以定国本。臣不胜惶恐之至,谨奏。”
张学颜知道如今这户部上下是个什么样子,可他更知道,顾青这一次,若是不让这善款从户部走一遭,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所以,他才会站出来,直接点明了。
同时,张学颜心下也有一些好奇,顾青那心性,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却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朱翊钧还没发话呢,不少官员都站出来,表示支持户部尚书张学颜的谏言,顾青筹集的赈灾银,就应该按照规矩,从户部那边过一遍。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顾青在写奏章的同时,其实也有一份密信,让人送到了冯保的手上,再交给了朱翊钧。
上面就写到了这个局面。
顾青的意思很简单,如今灾情越来越严重,修渠引水之事,是拖不得。
所以,这一开始的一百万,必须要先送到河南那边,等到后面筹集的钱财,才送到户部这边,从户部这儿过一遍。
朱翊钧也就对此早有准备,开口道:“旱灾越来越严重,一日也拖不得,早一日修建好水渠,百姓们也就能够早一日吃上水。”
“顾青乃是急百姓之所急,才会破例,把这一百万两善款,直接送去河南。”
“也算是情有可原。”
“这后面的善款,定然会先入户部登记造册,再送去灾区之地吧。”
张学颜为人正直,也对这种层层伸手,贪墨赈灾银的事情,深恶痛绝。
但是,这种事情,是没办法完全杜绝的。
你不拿,我怎么拿?
你不拿,大家又怎么拿?
他早年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
听到朱翊钧的话之后,似乎也明白了顾青的意思,能够多一笔善款,完完全全地用在灾民身上,那也是极好的了。
当即又不再坚持自己刚刚的谏言,躬身道:“圣上英明,顾朝阳能急百姓之所急也,乃良臣尔!”
张学颜这么快就服软,直接让其他的大臣们措手不及。
不是,哥们儿,你就不能再坚持坚持吗?
那可是一百万两啊!
按照顾青这么能说会道的筹钱手段,后面肯定还有,要是他还是直接把善款送去了灾区,你这个户部尚书要之有何用?
不过,很快,大臣们对于顾青的这点不满,也就消散了。
因为后面连续不断的善款,都是押运到了京师,交给户部接手,不再直接送去灾区了。
不仅如此,冯保也得了一笔钱。
还有二十万两,送进了内承运库,也就是万历帝朱翊钧的皇帝私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