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会儿,移民之策并不太符合朝廷的赈灾之法,也不符合当地百姓们的需求。
毕竟,适合耕种的地方,那都是良田有主了。
不太适合耕种的地方,也没有那个必要移民,让百姓们过去,还不是一样面对着盐碱地、面对着黄沙地。
除非,直接把他们迁徙到西南之地,又或者是汉江平原之地。
这些地方还有不少的荒地,可以开垦出来。
但是故土难离。
像是凤翔府的百姓们,肯定是不太愿意拖家带口,一路奔波,忍受着烈日炎炎,到达汉江平原地区开荒的。
张学颜沉思了片刻,说道:“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提出旱灾预警的便是顾青,后来,又提出了赈灾之法的也是顾青,再后来,筹集善款三百万两的还是顾青。
如今,顾青想要尽量减小旱灾的影响,借助这一次的机会,用以工代赈之法,让百姓们自发地去修建水渠,做到一户一水窖,也没什么问题。
很快,顾青提出的一户一田一水窖,就出现在了朱翊钧的桌案上。
他看了之后,觉得也没啥问题。
修建水渠引水,把水引到水窖里面,能够蓄水,也无可厚非。
朱翊钧批复之后,就算是生效了。
等到奏章回到了户部这里,就要开始施行,有着顾青筹集的三百万两,再加上太仓库银里面的存银,这一次的赈灾,应该是稍微轻松一些了。
顾青也就开始了上早朝、点卯、查看账簿、收集各地旱灾情况信息、回家陪一陪丁清璃。
一直到了七月初九这一天上午。
太阳从早上开始,就一直炙烤着大地。
衙门里面也放着冰块降温。
就这,顾青等人,还要拿着蒲扇,给自己扇扇风。
实在是太热了。
也就在即将到了饭点的时候。
有人急匆匆地走进户部,在张学颜的耳边,说道了一声。
张学颜直接愣神了好一会儿。
随即,才回过神,当场就要悲痛欲哭起来。
张学颜的眼眶渐渐泛红,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苦笑。
大明……终究还是离开了它的太岳公!
顾青原本在对账簿,听到外面噪杂的声音,便心有所感,放下账簿,走了出去。
有人就凑上前,轻声道:“太岳公,病逝了!”
顾青早有准备。
但是真的到了这件事情发生,却又感慨不已。
他自万历元年来到了这个时代,从万历二年有机会进入县学读书,走上科举之路。
这九年来,对于张居正推行的新政,他也算是深有体会,也算是一位受益者。
前世看史书,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如今亲身经历之后,对于张居正早早病死的结局,也更为可惜了。